如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上机操作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6-11 06:18:44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上机操作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对教育者而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上机操作;自主解决;能力

对教育者而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情绪化现象特别严重。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第三,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控能力不足。

总之,学生在教育教学环境中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并且通过对我校小学高段学生调查发现,学生自我上机操作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还是想依赖老师和同学,而不是自己尝试解决。尤其女生的这种倾向比男生强烈。第二,学生不善于进行知识总结和梳理,遇到问题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小学高段学生上机过程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通过软件的帮助功能自主获取知识。许多软件中都设置有帮助信息,且绝大多数定义为功能键Fl。通过查看帮助信息,可以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该软件的运行环境、特点、安装、操作、使用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教会学生使用功能键f1和帮助菜单,并且适时提示、启发或引导使学生在软件中所提供的信息下自主学习使用该软件。

第二,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功能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教给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关键字、如何建立关键词表达式、如何缩小查询范围等,快速搜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自我实践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Flash制作综合作品的时候,好多学生对网络流行的Flash作品比较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百度输入关键字来搜索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通过软件之间的互通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软件使用的讲授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很多软件都是由一个公司设计开发的,比如OFFICE系列软件,学生在三四年级会学到Word等软件,到了五年级下册就会学习通过Front page来进行网站制作,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复习回顾Word的操作界面、菜单栏和工具栏等来引导学生进行Front page的自主学习。

第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解决问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会提供了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课本、导学案、操作提示课件、课堂板书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上机操作遇到各类问题时,如何合理筛选信息并有效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在查找、筛选、整合信息的同时信息素养也逐步开始养成。

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任务驱动式教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单纯的讲授法和演示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积极有效地教学方法,适时启发和激发学生上机操作遇到问题时要积极思考、主动实践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网络、帮助功能等方式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自我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表格的插入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表格插入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完全有能力独立插入表格,还有小部分同学看书后,也能插入表格。在插入表格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利用各种有效方法,发现行数与列数的变化方法,从而找到了行距、列距调整的方法。

第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既定目标。分层教学就是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自主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各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应有的知识,从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功和自信。

第三,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材料,能动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达到学习目标自主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例如:Office系列软件中,Word和FrontPage就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软件的菜单栏以及子菜单的内容等等,这时,就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大胆探索、尝试,操作时遇到问题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通过树立学生的信息素养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遇到问题就会有法可依,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要讲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信息素养是基本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于信息,不仅是接受者,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上一篇:职高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工作浅议 下一篇:通过同质合作小组教学提高体育舞蹈学习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