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学概论讲义》解读

时间:2022-06-11 06:15:03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解读

摘要:教材是一个学科基本知识的载体,反应和概括了这一学术领域内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伴随着对上世纪文学理论的梳理与总结,许多学者与专家也将眼光投入到教材的回顾与思考上。他们既总结了近百年来文学理论教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看到当代学科领域内教材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这里选取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的《文学概论讲义》作为剖析的蓝本,以文学的本体性、理论的体系性、教材的时代性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教材讲述的方式与语言特色进行借鉴与学习。从整体上认识其学术价值与教育价值,发掘其当代意义,为推进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建设、文学理论教材改革寻找启发。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材;老舍《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是老舍先生于1930年至1934年之间,任教于齐鲁大学时所编写的文学理论教材,生前没有出版,直到1984年才由北京出版社公开发行。这部教材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创作经验与感悟,以纯文学的观念统摄全书,全面把握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并针对现实进行得宜的“本土化”选择。以下将从思想内涵与讲述方式两个方面对该教材进行解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文学理论教材草创时期的优良传统,为当代文论教材建设寻求典范。

一、深刻的思想内涵

1、以纯文学的观念统摄全书

老舍认为:“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是能够全然离了外界的压抑和强制,站在绝对自由的心境上,表现出个性来的唯一的世界。” 这种文学观已初步具备今天纯文学概念的特色。老舍以此为编写的指导原则,统摄全书。

首先,老舍以纯文学的观念对中国历代文论进行了梳理。从先秦开始,他首先批评了孔子“以《诗》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认为这开始了中国文学“屈服于玄学之下,失去它的独立”的历程;接着充分肯定了曹丕《典论?论文》的地位,认为这是“最早离开实效而专以文论文”;赞许陆机“对文学有相当的体认了解”,因为《文赋》既指出了“文学是心灵的产物”的本质,又探讨了“文字的配置、音声的调和”等作文的手段;肯定了沈约的“四声八病”论,评价他“不能不算对言语的认识有了进步”,“证明那时候文学确是成了独立的艺术”。对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老舍认为其“影响一定是害多利少的,因为它塞住了自由创造的大路。”他评价 “《文心雕龙》并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而是一种文学源流、文学理论、修辞、作文法的混合物。

其次,老舍以纯文学的观念对“文学的特质”即“文学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释。老舍通过对美与哲学、美与道德关系的辩证分析,指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起来的那点能力;文学是必须能飞起的东西。感情,美,想象,(结构,处置,表现)是文学的三个特质。”但这并未完全否定文学艺术的某些功利性价值,老舍认为“文学与别的艺术品一样,是解释人生的”,只不过“他们的哲理是用带着血肉的人生烘托出来的,他们的知识是以人情人心为起点”。由此可知,老舍并不完全排除文学应有的功利性,他所反对的是那些完全抛开艺术自身的特点而只是迎合目的的文学。

再次,老舍以纯文学观念为准绳对文学的创造论、文学的风格论、文学的批评论、文学的文体论等进行了论述与评判。这些的都表明老舍先生走的是纯文学道路,这一印记在教材中随处可见。

2、全面把握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

《文学概论讲义》共分十五讲,依次是引言、中国历代文说(上、下)、文学的特质、文学的创造、文学的起源、文学的风格、诗与散文的区别、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倾向(上、下)、文学的批评、诗、戏剧、小说。按照现论的划分标准,该书几乎涵盖了包含引言、本质说、作家论、作品论、接受论、发展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引言是第一讲,主要是学科课程的序言,对本学科的性质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本质说包括第二讲、第三讲和第四讲,主要探讨“文学是什么”、“文学的特征”问题。根据第二、三讲对中国历代文论的梳理,总结文学的几个基本特征。作家论也可称为创作论,在该书中主要包含第五讲、第七讲、第十讲和第十一讲,主要介绍的是与作家的创作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第五讲首先分析了创造和摹拟关系,随后谈论了创作中表现的问题,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再现说”与“表现说”这一话题。第七讲讨论了文学的风格问题,“把个人所具的风格,和普通的形式,分开来说”,从“风格是什么”、“风格的特点”、“风格从何而来”三个方面做系统的论述,最后得出“风格的有无是绝对的。风格是个性——包括天才与习性——的表现。风格是不能由摹仿而致的,但是练习是应有的工夫”这样的结论。第十讲和十一讲谈论文学的倾向问题,即“文学的流派”,分为中西方两部分。中国的文学倾向勉强的可分作三个大潮:正潮、退潮、暗潮。而西方的流派较为丰富了,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理想主义等一系列的思想流派。作品论包含第八讲、第九讲、第十三、十四、十五讲,主要分析与文学作品有关的问题。第九讲谈论了文学的形式问题 ,包含文学形式的分类、形式研究的方法、形式研究的意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四个方面。而第八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第十五讲则是从文体的角度谈论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对这四种艺术类型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阐述和比较。接受论主要是指第十二讲——文学的批评。老舍认为中国缺少真的文学批评学,于是采用莫尔顿的方法,把文学批评分为四大类——理论的批评、归纳的批评、判断的批评、主观的批评。他的批评理论“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经验性、感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1发展论主要是指书中的第六讲——文学的起源。在这一讲中,老舍分析了三种喜欢讨论文学起源的人:一是研究院的学者,二是历史家,三是艺术论的作者。指出“文学根本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是随时生长的”,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它“是要合理的证明出它怎么生长,而不是要在这样证明了以后便不许它再继续生长。”

通过以上的归纳可以看出,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基本上涵盖了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既有中国文论的传统,又有西方文论的移植,剪裁合体,熔铸宜当,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依然“拟抅了中国现代文论的整体结构”2

上一篇:略谈手机摄影在微博传播中的应用 下一篇: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可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