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数学课堂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时间:2022-06-11 01:13:29

构建生活数学课堂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同时也是从生活到理性的迁移。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生活知识的思维过程。那么,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在很大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需要教者很好的构建生活数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创设情境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即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地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中和故事情景中,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得轻松愉快,学积极主动。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生活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人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硬币、扣子、文具盒、书本、七巧板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六一”节是一件足以使同学们快乐的事情。六一即将来临,我提出的问题是:“六一我们要开联欢晚会,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课堂效率的一大法宝。相反拖拉、散漫、嘈杂只会使课堂陷人沉闷或混乱的消极状态,大大地削弱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致使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调控教学进程时,要关注整体重视个别。当学生探索问题时,可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重点观察: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辅导其突破难关,或发现典型错误,掌握第一手信息,为讲评做准备。比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认真巡视,发现有个小组剪的平行四边形很特别(是菱形),她就让大家探讨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说不是,有几个同学说是。通过辩论、说理、举证,大家才发现平行四边形里只有一种特殊的(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从而突破了难点。正是由于我的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和利用有效信息,才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和学习的乐趣。当晚会购物方案设计在同学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我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晚会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再现生活进行数学思维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当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老我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10米,1米……大多数同学则摇头。有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

如教学六年级《生活中的负数》时,我可以创设让学生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情境,要求学生在玩游戏中记住自己赢的次数和输的次数,然后导疑:“5可以表示赢了5次,如果输了3次又应该怎样?”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议论纷纷,我则适时点拨,接着在交流讨论中选取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方法,输的次数表示“-3”,这种从熟悉的小游戏导人,让学生探讨如何记录输赢的结果,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有了迫切需要学习负数的欲望,最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表示意义相反的例子,感知负数在生活中实例的意义。有的学生说:“冬天的温度在零度以下2度时,可以记作-2,晴天温度升高到零上了5度,可以记作5。”有的学生说:“电梯上升10层,可以记作10,降下6层,可以记作-6。”还有的学生说:“我爸爸今天发奖金得了300元,可以记300,我妈妈买衣服花了190元,可以记作-1 90。”……让学生经历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并用学过的正整数和新认识的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就是这样借助生活经验,亲身体验了负数的产生过程,体验到了学习负数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上一篇: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特征 下一篇: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