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专项化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6-11 06:19:31

高中体育课程专项化改革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学生站不住,跑不了,稍微运动量大些就呕吐、晕倒。当人们质疑大学生体质的时候,往往会将矛头指向高中体育。面对高考升学压力的大环境,处于尴尬边缘境地的高中体育教学是否能勇于突围,唤醒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上海教育与体育界正在试图做出解答。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在首批17所高中进行了试运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运动习惯养成、运动专项水平提高、终身运动伙伴的建立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高中体育专项化 改革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指导思想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是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学生运动习惯养成、运动专项水平提高、终身运动伙伴的建立的重要举措。上海市教委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改革设想。高中阶段,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使学生在1到2项体育兴趣项目上持续地进行学习,争取在3年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专项体育技能。

二、专项化改革预期目标

(一)构建全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二)使学生“锻炼成为一名业余体育专业者”。

三、体育课“大变脸”

2013年1月至7月,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各区县所辖的17所高中7000多名学生中开展了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共设置20个专项;100个项次,其中较集中的专项依次为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武术等8个项目。在专项化教学中,学生按兴趣选项后重新编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共编设310个专项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在二三十人。有7所学校、4个专项、9个项次实施了分层教学,涉及篮球、足球、健美操、游泳四个项目。在课时安排上,大多数试点学校采用了“80+40”的模式,将两节体育课连上,保证学生有充分锻炼的时间。

位育中学,高中一年级将原先每周三节体育课中的两节统筹在一起,总共进行80分钟的专项化项目教学,开设6项目。其中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射击排球、射击。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填报项目来进行选项。教师将学生所选项目进行汇总,并按照一、二、三选项顺序编班,额满为止。同时指导教师还可以指定部分特长学生优先入班。每班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全年级分成6个专项课教学班,进行教学。

位育中学开设了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以及健美操等六大项目供学生选择,由6名教师进行专项授课;乒乓社团的张芯瑜说:“以往想打乒乓球,只能偶尔在体育课上挤出一部分时间,到教室挥动几拍,进行几个来回。而现在的标准乒乓馆;我们有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和同伴一起学习、训练。”

四、体育教师“新考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体育组长苏翔老师这样评价专项化改革,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好,通过基础课程和专项课程的结合,让学生们在不同的项目中得到快乐;对体育教师则完全是全新的挑战,教师首先必须掌握专项的体育技能,其次还要调整两节体育课连上带来的体能不适。

更加现实的挑战是,在目前体育师资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才能确保教学改革正常进行。由于课程时间从40分钟上升为80分钟,对体育教师的体能考验尤为突出。此外,教师需同时具备专项化能力、分层教学的指导能力和“兼项”水平。专项化改革“逼”出了高中体育师资软肋,也促使学校寻找增加编制之外的解决之道。苏翔老师介绍说,位育中学与不少高校一样也存在着技术能力大不够及超负荷工作量的等这个那个的问题。因此,采取了与位育少体校的教练,以及华师大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的老师学生,引进这些师资资源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专项化水平。我带的乒乓球班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技术的学习渴望,在课下的练习也明显增多了。

五、体育教师理念方面

在传统观念中,往往只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看成是在学校里“玩耍”,或只追求在学校的短期身体锻炼效果。事实上,体育与健康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教学科目。体育与健康学科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并偏向于实践性,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锻炼手段,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与健康不仅要把学生身体锻炼好,保证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还要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所以要把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走出学校后,仍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运用已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继续从事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鉴于对终生体育的这种认识,在确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时,必须考虑到体育与健康的现实目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锻炼身体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使自己终生受益。

六、总结

专项化改革后的体育课,渐渐解决了为学生在看英超、NBA赛事时表现兴奋,可一上体育课却像完成任务似的,既不感兴趣又达不到锻炼效果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下决心改革高中体育课教学方式的最初动因。作为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存在严重交叉,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体育专项,未能在一个专项上持续地学习和巩固,从而真正掌握1到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上一篇:拓展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建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生态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