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肆意泛滥

时间:2022-06-11 03:56:22

网络侵权肆意泛滥

前段时间,著作权法草案掀起社会热议,尤其是在受到音乐界人士的质疑之后,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又公示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即《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若干法律问题的规定》,对比该规定的相关条款,笔者不禁大为感叹,其中的许多侵权行径早已在网上肆意泛滥,纸媒作品“被上网、被篡改”的情形可谓无法无天,转载作品获得报酬的权利则沦为空谈,作者往往只能“干瞪眼”,不妨就此列举一些纸媒作品被网络侵权的典型案件。

刚在报刊上露面的稿子,在当天或一段时间之后,即被百度文库、百度快照收录、传播,有时连出处都不登载,甚至不出现作者名字,也不与作者联系;知名网站也会按文稿性质予以分类转载,部分网络媒体亦频频转发纸媒原稿,同样不支付作者稿酬,这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一幕。

一些数字出版平台亦是转载稿件的急先锋,这些网站还常私自把作者首发于纸媒的非论文式稿件调整成论文格式,网页上只显现关键词和开始的几段文字,读者浏览全文须另行付费;一些行业网站、学报网站、学校网站、报刊电子版,也屡屡擅自转载符合自身定位的稿件,且往往不标注原出处、不署作者姓名,始终不与作者联系。更可气的是,一些网络传播平台遵循客户的需要,以纸媒作者的原创稿件来吸引网民,从而达到扩大广告受众的用意,甚至擅自修改原稿标题,或者把商业软文、图片直接渗入原稿内容,依旧不支付作者稿酬。

这里还要特别说明,某些网络传播平台的联系方式很难查询,有的虽设置电子邮箱,倘若发邮件询问,常被退回或不回应,有个别网络传播平台回复竟是要向领导请示,也有个别网络媒体声称文章是与报刊编辑部合作的,索取稿费请联系原发报刊编辑部,还有个别网络媒体直言在本网站转载没有稿费。笔者也曾向几位纸媒编辑求教,如何妥善解决此事,回答口径大同小异,“没办法制止,也没时间去搭理”。互联网兴起后,各类网络媒体都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

试问,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向他人借东西,一般也得先向主人打声招呼,至少过后一段时间也该向主人交代一下吧?以百度为代表的部分网络平台,商业化色彩浓郁,盛行的是“拿来主义”,明显带有寄生虫性质,轻巧、免费地榨取纸媒和原创作者的心血,刻意为自身牟利,却不肯承担一点责任和义务,作者对此无能为力,也不知网络运营商是否被监管部门监督、过问、处理过,作者个人又如何通过法律程序应对众多作品被多家网媒肆意侵权的事宜,国内网络媒体公然大肆违反《著作权法》的嚣张态势,不知何时才能得到有效遏止。网络侵权泛滥成灾,不知这真是中国特色,还是国际惯例。2012c

上一篇:互联网电视模式演进 下一篇:等级结构下的互联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