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旧观念 深化新课标

时间:2022-06-11 12:04:47

打破旧观念 深化新课标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知识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但是我们的思想已被旧经验、旧方法占有,新课改虽然清新动人,充满了活力,但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心中存有更多的未知与困惑,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课程改革的步伐已走过几年,教师的课改培训也年年进行,可是,还是有很多教师难以将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贯彻到教学中,尤其是很多中年教师从思想上对课改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自主学习仅是优等生可以做到的,其余的学生“老师讲都不会”,更何况自己怎么会自主学习?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通过几年的时间和摸索,我认为课改其实是为解放教师而着想的。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得思维和智慧,摧残人得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是把学生建立在人得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地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起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解压起到很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很难跟上学生的思维步伐,同时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自由、灵活的方式会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自觉的状态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将我们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交流、点拨、平等的教学,营造的和谐课堂,将会更大的提升课堂效率。因而,我们说,课改的益处很多,教师必须从思想接受,通过学习实践,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课堂中。

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站在平等的角度教与学,即建立和谐课堂,这也就要求教师们有足够的亲和力,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进课堂,就必须进入“引导“角色,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多下功夫,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课环节中,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一节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学习一堂课,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对于独立完成问题也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常常的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如何让老师真正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小组同学之间又起到怎样的互帮互助,这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充分的分析。

课改的意义深远而重大,他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接受新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给老师课堂减负,他更深远的意义是给学生了一种能力,给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钱学森教授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如今党和国家一再提出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是出于长远的考虑,希望站在一线的老师们,秉承这一理念,脚踏实地的将这一工作做好、做强。

【作者单位:德州蓝天实验学校 山东】

上一篇:在教学中如何实现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培养习惯 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