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时间:2022-02-09 05:43:19

彰显个性,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定个性目标

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到底的格局,而从不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的局面,这样也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学习目标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会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了解近似数保留到某一位所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会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已经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上述三个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拓宽知识面、培养智能的要求,涵盖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各个层面:(1)、(2)两个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实现的共同要求,(3)是学有余力者实现的目标,又是中等生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定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二、施个性教法

1、层次不同,“教”与“学”的比例不同。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层次掌握不同的教学比例,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学”重于“教”,在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2、性格不同,对策不同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差异在教学中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好动型”学生,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可采用“以动制动”的方法,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思考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马虎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学习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并较好的为教学服务。

3、提供空间,张扬个性

正因为有了个性差异,我们的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才能保证让不同个性的人成为不同的角色,保证社会更好的运转。学生的个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其广阔的天地。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时,为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可以设计如下环节: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两行物体,也可以用笔画圆或正方形等表示,要求第二行是第一行的两倍。任意请一位同学拍掌,另一位同学拍的掌数必须是他的3倍。任意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数字,另一个同学说的数字是他的4倍。学生自由学习摆两行或画两行,但必须是第一行的几倍,再说给全班同学听。这样的学习,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乐学并且效果好。除了课堂以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更好的平台, (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让个性有更好的空间和舞台,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还可以利用数学园地开辟“我对数学的创见”、“一题多解”、“数学擂台”、“聪明屋”等栏目,展现独特见解。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生活,开展与数学相关的调查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三、行个性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只有让评价也因人而异,才能收到最优化的评价效果。根据评价的对象来分,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话“很好”,“不错”予以肯定就行了,对“学困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或者全班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地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又如在作业中对于爱好数学的优秀学生,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认真让老师感动!”,“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一直很优秀,老师希望你永远是×班的骄傲”等;对于认真作业而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我们可以写上:“你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老师相信你,继续努力吧。”;对于作业质量时好时差的马虎生,我们用些商榷性的评语:“你看能不能发现错在哪儿?”;“可以书写得工整些吗?”等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时代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就要针对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正因为有了个性化的教学才使我们的数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漳浦县佛昙中心学校石埕小学 福建】

上一篇:“小阿里感动了我们!” 下一篇:落实“以探究为核心”理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