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6-10 11:51:07

平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14日在平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平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刘中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应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政府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致力于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1.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6亿元,年均增长8.4%。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1%,成为全省第15个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县市。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13个,利用外资连续16年进入全省“十强”。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49.3亿美元,出口170.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获得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中国服装制造名城、中国电动童车之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致力于调结构促创新,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6:63.1:32.3调整为3.1:57.4:39.5。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69.8%、26.4%、32.9%。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占比从32.3%提高到39.5%。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0%,农村土地流转率从32.8%提高到64.8%。获得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授牌。实施“接轨上海”首位发展战略,在对接上海公共资源、引进上海优质企业、吸引上海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平湖经济开发区升格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得全省外贸、利用外资双十强开发区称号。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创建成为中国LPG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致力于强功能优环境,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的五年。编制完善了以市域总规为龙头的城乡规划体系,形成了“一核一主三次四区”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城市化水平达到61.1%,建成区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38.6平方公里。加快南环线、乍兴公路、杭平申线航道平湖段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567”骨干交通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太浦河引水、市民文化中心、第一人民医院、客运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完成“三改一拆”2726.5万平方米,其中拆违833.2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83.2%。724条“三河”全面清理,关停各类污染企业460多家,工业生产性废水实现全入网,散养生猪全部清零,实现了普遍劣五类水质到四类水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建成农村圩区23个,保护面积18.2万亩。新增绿化3.9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从16.5%提高到20.8%,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复评。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无违建”创建工作先进市、全省“清三河”达标市、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致力于办实事促和谐,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五年。实施政府实事项目52项,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和9.7%。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发放低保金1.2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5.1万平方米,城镇危旧房改造治理12.2万平方米。顺利完成“六五”普法,省平安市创建实现“十一连冠”,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乌镇峰会等保障任务。创建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全国健康促进市、全国书香城市、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省文明市、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国防动员、人防、统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对台、民宗、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与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致力于转作风强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依法行政意识和履职能力不断加强,建立完善百姓事、企业事、执法事“马上办”系列平台,建成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55件、政协提案1041件。完成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和“四个平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下降65.9%。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我们的最大体会是必须始终牢记“五个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发展定力。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重大战略目标、战略方向,谋篇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以思想理念的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的先行赢得战略主动,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正确方向。把环境整治作为倒逼转型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和城乡建设,下大力气整治“低小散”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腾出空间、扫清障碍。

三是始终坚持“突出惠民利民效果导向,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追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关系、谋划大事与做好小事的关系,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的发展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四是始终坚持“盯住干,马上办”的工作理念。我们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倡导“没有执行一切都是零”的理念。增强团队意识,坚持部门联动、上下协作,推进政策快落实、项目快推进、矛盾快处理。以项目化排定工作计划,以信息化推进“痕迹化”管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五是始终坚持“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优良作风。我们以打造“狮子型”干部队伍为目标,大力弘扬“四敢一不怕”精神,强化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依法办成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敢创新、会破难的政府工作队伍。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四届政府届末之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1351”工作思路和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扎实做好补短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3.1亿元、增长6.6%;实现财政总收入10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775元、29028元,增长7.1%和7.6%。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全面推进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从规划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平台、社会事业等方面项目化推进,增进两地合作。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合同利用外资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5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7.8亿元,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4个。加快推进“三个百亿”工程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152.6亿元、服务业投资142亿元,分别增长15.8%、13.5%和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亿元、增长10.5%。实现进出口总额311.8亿元,出口226.9亿元。全面推进“强平工程”,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28.7亿元、增长4.5%,新增“个转企”235家、“小升规”44家、新三板挂牌6家。深入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8%,生产业投资55.1亿元、增长36.2%。抓好农业“两区”建设,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2个2.92万亩,新埭镇列入省第一批特色农业强镇。各平台坚持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长江经济带部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海洋港口“十三五”重点发展港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正式获上海张江管委会批复设立,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列入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二)聚焦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围绕“3567”改革思路,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化省级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专项行动,完成“四换”项目530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7.6亿元、增长22.7%。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全年获得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31.8亩,腾退低效用地2286亩、直接收回1464亩。实施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审批服务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时限压缩50%。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科技型企业8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5%。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1.5%和14.6%,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5个。国家实现零的突破,引育国家、省“”专家共9名。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市科创中心二期建成使用。创建成为“两化”融合部级示范区、首批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市。启动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整合,成立平湖市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13.7亿元“16平湖债”,引进外商融资租赁企业2家。

(三)强化一体发展,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坚持规划引领,中心城区单元控规实现全覆盖,完成美丽县城行动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南河头等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加快项目建设,南市新区“三纵三横”市政路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市路延伸段及南市大桥、怀橘路一期、毓秀路一期竣工投入使用。市民文化中心、明湖景区、城市展示馆完成建设。有序推进东湖新区功能配套建设,建成三港大桥,瑞丰国际广场商贸综合体竣工。实施新华路、解放路等主要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启动建国中路、老电影院等4个地块、259户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城南路沿线等地块全面完成征收,南混堂弄历史街区建筑基本完成保护维修。完成平湖大道、南环线一期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新07省道、平廊公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南环线二期、乍兴公路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杭平申线航道平湖段工程完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新建改建51个城乡公交候车亭。新增2条对接沪杭高铁的公交快线,沪乍杭铁路平湖段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计划。深化“四位一体”城乡环卫保洁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工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优化“1+X+n”村庄布点规划,完成农房图集设计,新增集聚农户1898户,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872.8亩。新埭镇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广陈三兴村等被列为全省土地民主管理试点村。完善市镇村户四级联创机制,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打造新仓三叉河、新埭姚浜等4个省级特色精品村落,曹桥马厩村列入部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序列。

(四)突出拆治并重,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完成“三改一拆”840.6万平方米,其中拆违221.8万平方米。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房前屋后“扮美扮靓”、公路沿线农房立面整治提升、蓝色屋面专项整治、镇街道低小散企业进园区专项整治、码头堆场整治扫尾和“回头看”、绿化等级提升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深化“河长制”管理,跨行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8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四类标准。新建一、二级污水管网32公里,启动东西片污水管网连通工程。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1640户,农户总受益率达到84.4%,成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启动城区阳台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完成治理2.1万户。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生猪散养清零成果。完成河道综合整治88公里,清淤疏浚288公里,建成投运农村圩区4个。开展省节水型城市创建,改造城乡供水管网114.2公里。联动推进“五气共治”,淘汰改造燃煤锅炉224台,淘汰黄标车170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6%,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为嘉兴最低。开展创建省森林城市“269+”绿化行动,新增绿化1万亩、城市绿道8公里。

(五)坚持成果共享,民生事业持续发展。财政民生支出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8%。积极推进参保扩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新增城乡就业16216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790人。推进“救急难”国家试点和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等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普高一批上线率达到17%。技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创建。平湖中学与华师大二附中合作办学,东湖中学育才校区、枫叶国际学校、瑞杰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福臻中学、东湖小学崇文校区开工建设。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合作办医医院5家,分级诊疗县域就诊率达到92.3%。精神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举办西瓜灯文化节。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市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市档案馆创建成部级规范化数字档案馆。深化“平安平湖”建设,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入选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专项示范地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防汛防台等工作。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热心推动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锐意进取、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平湖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平湖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土地、环境等约束不断加大,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对人才的吸附力还不够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需深化;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需求;城市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压力仍然较大;政府服务效率、机关作风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改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金平湖”的关键时期。当前,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平湖随着沪乍杭铁路建设、独山港口岸开放,即将迎来动车时代、海港时代,区位交通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势必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为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平湖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不移“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创新实干不动摇,全力转型求突破,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市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46,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接轨上海、创新驱动、以港兴市、城乡一体、生态文明、民生幸福六大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金平湖”而不懈奋斗。

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强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投资结构稳步改善,消费贡献有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城乡发展更均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全市发展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更优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绝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战略部署继续全面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生产体系加快构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社会治理更高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法治平湖”“平安平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和谐度、群众安全感全面提升。

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接轨上海,努力汇聚更多融入发展的动力源泉

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全球城市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我市背靠上海优势,坚持互利共赢理念,加快成为与上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先行地、上海中高端产业的协作地、上海人才的创业地、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上海安全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增强对上海高端产业、优势资本、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优质服务的吸引能力,与上海建立起多层面联系、多形式合作、多领域拓展的全方位合作态势,全力打造成为浙沪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二)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构建更高质量效益的产业形态

工业要向“中高端”迈进,细分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构建“战略性主导产业+成长性产业+提升型传统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服务业发展五大计划,加快形成“4+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创新发展新时期“新仓经验”,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模式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跨界融合发展。将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促进城乡统筹,努力彰显更具特色品位的功能形象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形成“一心四廊、一主四片”的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宜居品质,彰显特色风貌。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提高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加快“智慧平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市试点和新市镇建设,围绕构建“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布局形态紧凑”的现代化小镇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实施“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集聚,加快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和特色精品村。

(四)优化生态环境,努力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坚定不移打好拆违攻坚战、污水剿灭战。深化“三改一拆”,强化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拆违攻坚力度,创建成为省无违建县市。深化“五水共治”,严格实行“河长制”,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疏浚等工作,严防生猪散养和“三河”反弹,确保“十三五”末河道水质稳定在四类水以上。深化“五气共治”,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构筑生态屏障,高标准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强河流湿地生态、海洋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持续改善民生,努力提升更为富裕和谐的幸福感受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化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诚信社会建设。鼓励大众创业,做好低收入群体增收,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扎实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工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建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试点、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基本形成“9643”养老服务格局。

(六)强化综合治理,努力建设更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

全面提高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透明、合法有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三治”“三社”“三网”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发挥“马上办”系列平台作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健全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源头预防、动态排查、多元调处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巩固平安平湖创建成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结合我市实际和综合考虑,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8%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11.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经济创新”“环境整治”“民生共享”“铁军打造”四大工程,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趋势特征,经济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1.深入实施接轨上海。全面对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紧密对接上海核心功能、上海企业、上海市民。做好对接上海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深化两地市民卡、公交卡互通共用,增开2条与沪公交快线,加快张江大道等重点道路建设,推进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深化与虹桥商务区、上海自贸区等对接联系,全年从上海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以上。争取与上海知名学校、知名医院合作共建,实现我市医保卡与上海相关医院点对点结算。大力宣传平湖城市形象,开展精准营销推广,提高在沪知名度和美誉度。

2.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为成长性产业,以服装、箱包为提升型传统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深入实施“强平工程”,加强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家,其中“小升规”企业5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深化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四换三名”和“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力度,完成“四换”重点项目460项以上,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突破80。加大“低小散”企业清理、腾退,实施“退散进集”企业400家,全年腾退低效用地2000亩,其中退低进高用地1000亩。新建改建“两创”中心4个、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服务业“4+3”重点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生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年内成熟楼宇入住率达88%以上,培育创建重点楼宇和特色楼宇各1幢,打造特色街区1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农业“一区一镇”创建,推动镇街道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三大融合产业。强化“店小二”式的全程、真情、精准服务,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

3.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完善招商路线图,深化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选优”,做大产业集群。巩固日韩招商优势、拓展欧美等重点区域,年内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总投资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以上。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亿元,注册资金3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6亿元。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扎实推进省“411”计划、嘉兴市“615”计划、平湖市“三个百亿”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实施项目推进全流程管理,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新建项目开工率75%以上。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谋划实施一批政府投资项目。

4.着力提升平台能级。进一步明确和细分产业发展定位,以特色小镇理念分块改造提升各平台园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欧洲(德国)产业园建设,推进光机电智造小镇建设。与张江平湖科技园联合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利用口岸开放契机,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和疏港体系建设,推动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化工新材料和现代港口物流业优化发展。张江平湖科技园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深化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争取平湖张江高新小镇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推进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5.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科技型企业66家。着力优化市科创中心孵化环境,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业创新孵化器和众创平台。打造创新型镇街道升级版,着力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平湖节点。加快筹建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推进科技支行、科技大市场、网上技术市场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0件以上。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引育国家、省“”专家8名,嘉兴市领军人才10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

6.大力深化重点改革。全面深化省级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深化“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并联高效审批,实施“三联动”等服务机制,健全中介机构公开公平竞争市场和自律机制。强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一批PPP、产业基金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二)始终坚持高标准目标要求,环境整治更加注重特色彰显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执行“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开展市域总规中期评估和城市规划研究,完成中心城区部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抓好各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加快南市新区开发建设,编制完善南拓区块规划,推进市政路桥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快东湖新区二期开发,三港大桥延伸段建成通车,实现与三港新城无缝对接。北部新城突出产城融合,推进平湖智创园、罗腾堡小镇、开发区公园等项目。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建成大胜路三期、书香路、池海路二期等道路,完成新华路道路改造和平湖大道拓宽大修工程,拓宽改造城北路,启动东方路改造和建国南路改造工程。打通望湖路、三港路等断头路,疏通永丰路、松枫港路等瓶颈路。启动望湖路东侧景观公园建设。建成乍兴公路一期、独广公路等一批重点公路项目,加快推进乍兴公路二期、南环线二期建设。完成新07省道、平廊公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平兴公路绿化改造提升。实施经开客运站项目建设,做好城乡公交候车亭更新改造。延伸拓展“数字城管”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坚持治城治乡并举。深化“三改一拆”,开展“无违建”市创建工作。全年完成“三改一拆”400万平方米,其中拆违200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5%以上。大力实施危旧房治理改造,排除各类隐患。开展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小城镇重要街区、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整治项目设计,全面开展规划设计引领、卫生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和“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美丽乡村示范镇、精品村、重点村建设。开展自然村落有机更新,稳步推进农房集聚。

4.提升治水治气成效。深化“五水共治”,坚决打好打赢劣五类水剿灭战,严格落实“河长制”,行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确保合格以上。加快河道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河道综合整治50公里,清淤疏浚200公里。继续推进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年新建一级污水管网10公里。扎实推进餐饮业污水、阳台污废水收集治理专项行动。加快实施东西片污水管网连通线建设、东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深化“五气共治”,开展臭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完成热电、玻璃企业清洁排放改造,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落实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环境空气质量考核良好以上,优良率80%以上。

5.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立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面积1600亩,完成复垦1000亩。强化计划指标市场化配置,推进用地计划精准化、差别化管理。强化能源“双控”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差别化减排任务和排污权交易政策,保障排污权资源向主平台、重点产业和好项目集中。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功能区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饮用水源生态补偿制度,强化负面清单管理,优化项目空间布局。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全年绿化造林1.1万亩,创建成为省森林城市。

(三)牢固树立精准化工作理念,民生共享更加注重需求引领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面推进参保扩面,实现本地户籍人口应保尽保。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提质工作,启动市老年公寓三期工程,探索建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健康评估体系,加快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四位一体”社会救助矩阵建设,市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统筹推进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创建技师学院。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滨江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启元校区等4所小学建设,大力支持嘉兴学院平湖校区转型发展。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启动市第一人民医院“三乙”创建。推进分级诊疗和责任医生签约,建立“金平湖健康热线”服务平台。加快“文化平湖”建设,陆维钊书画院展厅扩建、玺印篆刻博物馆等工程开工建设,博物馆新馆等项目扎实推进。

3.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七五”普法教育。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防暴防恐软硬件建设,打好禁赌防骗攻坚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完善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公共卫生、消防、危化品等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平安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推动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成功夺取平安“金鼎”。

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人防、双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外事侨务、对台、民宗、档案、史志、气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认真办好2017年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征程、新的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铁军打造”工程,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树形象,切实担当起推动平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强化争抢意识,提高竞争力。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任务,抓落实就是要争抓机遇、抢抓先机,我们要时刻保持决策不拖延、落实不过夜的速度,拿出猛虎下山、虎口夺食的拼劲,在抓经济创新、环境整治、民生共享等各方面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步步为营不退却,不达目的不罢休。致力于解放思想,践行“四敢一不怕”精神,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强化效能监察和工作督查,坚决整治“庸懒散”和不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强化团队意识,提高战斗力。全力打造更富战斗力的政府工作团队,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勇于担重任,敢于打硬仗,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继续营造全市上下合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增进团结,同心同德应对风险挑战,群策群力推动平湖发展。完善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主体之间、部门之间主动配合、主动补位,干部之间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局面。

强化法治意识,提高公信力。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起依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在法定、高效、公开上下功夫。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强化督查督办机制,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水平和落实成效。

强化廉洁意识,提高约束力。对照《准则》《条例》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从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等要求,着眼于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长效机制的构建,把监督的螺栓拧得更紧,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牢。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宏伟的蓝图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实干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平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立潮头,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金平湖”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霍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