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设计为邻

时间:2022-06-10 10:02:43

与设计为邻

话题背景:

在《现代装饰》创刊25周年之际。本期话题栏目于佛山特别邀集当地知名设计师及设计协会嘉宾参与探讨“与设计为邻”的话题。“邻”,既表达了一种空间上的距离,又透露出情感上的关联。或看似遥远,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佛山的设计师们试图从自身角度出发,以“设计为邻”解读佛山区域中设计师的生活及生存状态,以及对设计的独特看法。于是,设计师们以设计为邻,开始启程。

[以下简称]林松:林、温少安:温、谢智明:谢、梁宇曦:梁

距离产生“设计”

温:现今佛山地区设计师进入了一个整体思考期,我们尝试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反思当下尤其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建材行业集散地的佛山的设计师生存及生活状态。很多人认为设计师是可有可无的,但我想强调的是,其实设计师最贴近人生活状态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是人必不可少的需求,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看设计。衣,裁缝在下剪刀之前就对人的空间进行丈量,人的尺寸、外观,发式都必须考虑进去,需要整体配合使之美观,则来源于设计。甚至戒指与手指之间的空间数据,也有设计之意。再说食,厨师就是一个设计师,他需要考虑菜的色香味,考虑与其他配料的搭配,考虑营养均衡等等,才能设计出一道让人垂涎欲滴、叫好叫座的菜肴。住,则完全需要设计来使之舒适、愉悦。行,汽车、飞机、轮船、自行车,所有我们的交通工具都需要工业设计来实现。所有设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反观现在设计行业,追求创意忽视设计的现象也很普遍,但设计是创意的基础,设计需要专业知识驾驭。

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看看设计。真,即真实;善,意味着需要人性化;美是我强调的重中之重。现在审美话语权却掌握在根本不懂美的人手中,这点在室内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空间的功能性,我们可以与业主交流,但是,美是我们设计师不停追求的,我们对空间的透视、美学的表现上至少专业知识上比业主要更丰富一些。因此从这点上希望审美话语权应向设计师倾斜。文盲城市里很少了,取而代之却有许多美言,甚至有的掌握决策权的人也是。这是悲哀的。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呼吁美常识的普及。有了真善美才会有真正让人心动的设计。真善美是设计的骨架和精髓。

而回归到本次交流的主题“设计为邻”,我认为“邻”就是“面临”,就是设计需要面临的现状,设计必备的要素。设计面临的是衣食住行,而真善美是设计必备的要素。梁

刚才温工说到美言,我承接这个话题,继续谈谈自己的看法。美盲,是空间关系所致。在其中一定“盲”,能够跳出空间其中,从外来观察才知道美在哪。而“设计为邻”传达出的是设计的本意。这也是俗语“距离产生美”的佐证。

举个例子来说明,日本、印度、中国都是东亚国家,是大东方文化的倡导者。那么日本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呢?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是日本的西方,这不仅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日本在设计领域处于世界前列,比如近年多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正是跳出了日本这个圈子中,而以邻居的视角站在世界的视野上来看待中国设计。尽管我们认为日本和中国的设计很相似,可日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仅仅把中国看做是其设计的参照,而以灵敏设计触角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所以两者设计的本源并没有多大关系。再如,佛山的近邻是深圳、广州这两大设计之都,远邻香港国际设计之都,保持这样一种近邻和远邻的关系,跳出设计其中来观察和学习,不因为距离遥远而对其了解知之甚少,也不因为在其中深受影响,对佛山的设计师来说,其实是好事。

谢:“邻”。我认为是一种关系,我从工作生活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上来谈谈“设计为邻”。在项目中,现今设计师,不仅仅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还有项目周边环境的关系,包括甲方的主导者、消费者,以及材料商、供应商、制造商、承建商,如果充分考虑到这些关系,在做项目时才不会陷入孤岛、无人欣赏的境界。佛山是中国最大的家具陶瓷生产制造基地,聚集了非常之多的家具陶瓷品牌,生存于此的设计师感受到佛山产品的丰富性,品牌成长的过程,也暗含了“邻”的深层含义,优秀的品牌充分考虑了经营者、消费者与各种市场的关系;甚至要考虑极为复杂的外贸关系。因此“设计为邻”,就是要充分考虑设计师与消费者、甲方、供应商等等一系列项目上的问题,还应恰当的处理好自己的个人生活关系。优秀的设计依靠着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以我为例,在佛山从事设计行业与温工和梁工相比不长,但也有十来年,这片土壤与我而言,我相对来说很熟悉了,设计是我的职业,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追求,我尽力处理好设计与我生活、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优秀的设计往往来自于生活上某一处不经意的灵感突现。我想“设计为邻”就是告诉并启示所有的设计师要恰如其分得处理好自己的各种关系,既来自项目和工作上的,又不能忽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梁:从事了多年的设计,但设计是什么,许多行业内的人仍不知其解。而行业外的人却不停在向行业内的人发问,设计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设计其实掌握在普罗大众手中,由他们的需求导致。如果他们只需要解决温饱问题,那么设计就是柴米油盐: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设计就更多体现的是情感的归属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设计师应跳出自以为是的设计概念,才能真正理解设计的本源,所以这也是印证了“设计为邻”的思想,与“设计”保持一定距离,跳出这个圈子以大局视野清醒来看待设计。

林:字典里说设计是“因某种目的而进行创作”,今天听了刚才大家从“设计为邻”的角度来诠释设计,我想目的就是来解决各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等等。而“邻”即是一种关联,又保持一定距离。刚才温工就是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关系,而梁工则提出的尺度问题,跳出圈内看设计,也与古语“功夫在画外”异曲同工。谢工则更多强调了工作和生活关系。

以“邻”为设计

温:佛山设计师或多或少与制造企业有关系。比如谢工需要解决马赛克在运用上的各种各样关系,而我们也需要解决建材与空间运用上的关系,与建材商的关系,与项目环境的关系等等。这种关系可以上升到情感高度、人文高度、设计高度。“邻”,我个人认为跳出看是一点,而前提是必须走进这个圈子,在走进跳出的反复过程之中理解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单单只在圈外,以圈外人的观点看待圈内,不了解圈子中的形态和架构、需求,那也是一叶障目的,而需求来自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些仅表示着设计师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而高级阶段的设计师则可以随心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设计思想。我们处在初级阶段中,因为大环境缺乏这种土壤,社会审美水准的失衡,经济和文化发展还未达到一定高度等等复杂因素。当然我们也期待这种高级阶段尽快到来,那样设计师生存及生活的空间,可以去施展的环境会相对肥沃。

林:任何一种审美的提出都有标准,我们不否认他们的差别,强调其共性,真善美就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美的标准。但是当下的许多观念在误导大家。作为一个专业媒体是否有

责任需要在这个繁杂喧嚣的社会中从设计的角度告诫大家,什么是真正的美?提出一个美的标准?

梁:我个人认为美是没有一个真正标准的,如果每个人都趋向一个标准,那么这个世界太乏味了。从风格来说,是先有设计作品,然后发展成熟后再将之归类。而非先有风格然后模仿去做,这不仅不符合逻辑,在创作上也失去意义。我希望是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感知来领悟这个世界,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创作。

温:前段时间热映的《阿凡达》是部老少皆宜的电影,为什么他会如此受到热捧,因为他就诠释了真善美,这体现在真实的场景原型,善良纯粹的情感,各种美丽元素充斥在电影的各个细部。我强调的是遵循一种美的规律。大家共同追求的一种美的境界,并非一人之见。

谢:其实真善美是一种美的共性。但不能趋同于一种美的表现方式。《阿凡达》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因素他不分国界、不分肤色,表现了一种美在这个时期中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趋向和审美趋势。而我们在面对甲方时就会遇到与甲方对美的认可不一致的情况。设计其实是一种服务行业,提供创意服务的,实现客户某种需求。比如客户不认同你所呈现的美,而你执意说服你的甲方,最后恐怕一拍而散。你可以跳出自己的身份,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设计为邻”来解决。

梁:我认为评判一部电影不能以票房为主要标准,评判设计师也不应该以其设计量的多寡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应该多看看这个设计师是否能真正给大众带来想象空间。不能依同于某个标准。

林:在面对不同美追求的客户时,也就是客户与设计师对空间设想大相径庭时,设计师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现状?

谢:我认为这就是工匠与设计师不同角色定位。设计师不能盲从。作为一个执行者,客观分析甲方需要什么,有怎样的喜好,这种喜好是否能比较合适地体现在空间上。如果甲方的喜好不适合用于空间,或者空间不适合他所提出的风格要求,我会尝试用专业的角度来说服我的客户,并告知他所希望的很难呈现。

梁:我认为设计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向客户购买麻烦的,一味盲从接纳客户的观点;第二种运用专业技巧和长期行业的积累经验将客户户的需求加以提炼、深化;第三种出卖智慧,不管甲方是否认可,他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厢情愿呈现给甲方,或许他的作品很有深度,但若甲方无法接纳,那么作品也一文不值,所以这取决于甲方是否是美盲。

温:我觉得设计师自身需要清晰地分析客户的需求,在此前提下才用自己的专业来说服客户。我们与客户的关系状态很有趣,争吵、战斗、分离、继续合作,如果你一味谦让,等到他把你带沟里了,他会把责任推到你的身上,“带沟里前你可以阻止我的,你比我专业”,这样你也无话可说。因此恰当得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这也是设计行业的个技巧。

上一篇:三色中国风 下一篇:仿古砖行业探析:践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