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10 04:48:45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推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当下生物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生活理念对生物教学成败意义重大。本文就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的一些具体实践方式,希望能够对改善生物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用之策。

【关键词】教学情境;生活化;实践活动

自然性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本性特征,然而,随着生物工业的不断进步,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现实之中,这样一来,生活性又成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如今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中,将生物课程生活化,彰显这门学科的生活性已经成为了它未来发展的主流。生活化背景下的生物教学会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实践体验,更符合学科教育目标,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生物教师而言,如何有效推进生活化下的生物教学意义重大。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彰显生物学科的价值

任何知识,其价值的体现都脱不开应用性,倘若一个知识或者一门学科没有实用性,即使外表包装得再精美华丽,它也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价值。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我们很多学校开展的生物教学活动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学生仅仅将学生生物作为获得高分的手段,丝毫不在意它的实用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忽略实用性、实践性,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这样的状况不佳影响生物学科功能的实现,更会最终影响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努力推进生物学科的生活化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论点。将生活同生物学科绑在一起,客观上会让课本上的知识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让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有了生活气息的灌注,生物课堂会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情感

情感是促进各种活动的心理动因,缺乏情感支撑的学习活动必然无法走远。换言之,如果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情感和兴趣,即使再努力,取得的成绩也是很一般的。然而,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却是毋庸置疑的,大家热爱生活在的衣食住行、花花草草,比起枯燥的生物知识,这些活生生的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够将生物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这样一来,通过移情作用,学生会将对生活的热情部分转嫁到生物知识中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情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一旦学生真正地喜爱这门学科,会让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变得事半功倍。

(三)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我们都知道,生物这样一门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抽象性也在不断提高,在越来越抽象的知识面前,很多学生都败下阵来。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则不同,它们都是以最直观生动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我们能够将生活现象同生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起来就会轻松很多,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力也会倍增。

二、常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以生活现象设计课堂导语

导语设计虽然在一堂课中占用的时间很有限,但它在一堂课中的作用和价值却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常常说:万事开头难,在教学活动中也同样适用。当教师刚走进教室时,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在课堂之外,这时候,如何把学生注意力从课外拉到课内就非常关键了。通过有效的导语设计往往就能起到这个作用,而在众多的导语设计方法中,以生活现象为素材来设计导语的效果会更加显著。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另一方面,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往往也更加直观生动。因此,在设计导语的时候,可以以一些生活现象为背景来进行设计。例如,在讲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就可以例举生活中一些普遍的现象,如向日葵始终是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的,森林里的树木总是向阳的一边更高大,阳台上的植物总是不断地向外生长等等。一提起这些现象,学生只要一回忆都会有印象,而将生活中这些再熟悉再平常不过的现象放入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学生会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而本着对生活的热情,学生也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活知识充满热情。

(二)以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活跃教学氛围,丰满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情趣的作用。在生活化教学的大方针下,我们在设置教学情境的时候就可以试着以生活素材作为创设背景。生活的精彩性和多样性将会大大分解课堂教学的严肃性和古板性,使得学习活动不再那么让人望而生畏,相反,学生会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抱来了一个大西瓜,然后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一刀劈下来,红色的西瓜汁就这样顺着刀流了下来,弄得桌子上全是西瓜汁。接下来,我又拿出了一枚生鸡蛋,将生鸡蛋上破一个小孔,只见蛋液顺着小孔缓慢地留了出来。虽然以上两个动作在生活中都是及其常见的,但将他们搬到课堂上来就会显得非常夺人眼球。接下来,我就针对刚才的一系列活动这样问学生:“西瓜和鸡蛋内部都有水分,但显然西瓜里的水分会流得到处都有,而鸡蛋里的水分却没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蛋液比西瓜汁的浓度大”很多学生给了这样的解释。这样一来,我们讨论的问题就越来越接近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了。就这样,在生活实例的情境铺设下,顺利地进入了预设的学习通道。

(三)将生活融入提问环节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启发下,我们倡导将生活融入提问的环节,将一些问题以生活问题的外包装丢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思考活动,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例如,在讲到“蛋白质”这个知识点时,我就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知道在常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富含蛋白质的吗?你们了解蛋白质对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有哪些好处吗?为什么在食品包装成分表中经常会含有氨基酸成分?这一成分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吗?以上几个问题是围绕着食品问题来提的,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性是不容置疑的,以生活的外包装来提问题,学生不但会非常感兴趣,并且也增强了学生实践性思维习惯。

(四)积极推进家庭实验活动

现如今,生物科技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何不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生物课堂搬到家里去呢?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庭日常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这样一来,不仅让实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领略到了生物科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容易形成对这门学科长久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回家以后用加入酶的洗衣粉洗衣服,通过用不同水温来洗衣服,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发现,温水之下,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最强,这样一来,酶的特性之一――需要适当的温度来挥发就会轻松的得出。这个家庭小实验不但易于操作,而且论证简单,同时也帮助学生增长了一些生活常识,既培养了独立实验的能力,又实现了一次实践体验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以解决生活化问题作为课后作业

提升生活质量是这门学科不容推卸的学科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以后会发现,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是能够实实在在帮到我们的,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点的体会,给学生一个所学为所用的机会非常关键。我们知道,除了课堂学习,作业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课外作业中,大多数的作业形式都是理论题目,但是在生活化的教学思想下,我们就要调整传统的作业设计观了。我们要努力将理论作业生活化,让学生把生活类问题作为自己的作业课题,这样的作业相信会更得人心。例如,在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知识以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依据课堂上所学到的这三类物质的特性,针对家庭成员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一套健康合理的食谱。在如今越来越注重养身的人文环境下,这类作业显然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样一来,完成作业就不再被学生视为一种学习任务,而变成了一个将理论“变现”的有趣的活动。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符合生物学科功能实现的目标,可以说,这一教学策略会成为未来生物教学发展的主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把握主流,摸清方向,努力将生物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推进,使得生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实用课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王永静.浅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年11期.

[2]吕增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9期.

[3]赵秀清.浅议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6期.

[4]崔鸿,罗颖,王锐.中美高中生物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5]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7期.

上一篇:信托公司上市集结号 下一篇:股的80后“创一代”:出身草根,是互联网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