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鹤岗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10 04:32:27

关于对鹤岗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鹤岗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的夹角地带,小兴安岭 向三江平原的缓冲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下辖萝北、绥滨两个边境县和六个行政区,人口110万,其中城市人口70万人。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子公司、省农 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省森工总局鹤北林业局、华能鹤岗有限公司等中省直企业坐落在域内。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十余所,其中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并拥有一批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设近50个专业,其中煤化工、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采煤、农学、计算机专业是我市骨干示范专业。

二、鹤岗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从教育主管部门看,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更加注重普通高中教育的升学率,忽视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技术人才落地率的现象;从职业教育工作者自身看,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只是到企业操作,不是高端的人才,不需要太严格,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应付了事的现象;从学生家长和学生角度看,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就读职业学校没有面子,没有出息。总之,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得不到位。

2、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日益减少。一方面,全市初中毕业生的总基数逐年递减,相应地就读职业学校人数也不断减少;另一方面,职普发展比例失衡,职业教育总量不足,直接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萎缩。

3、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仍然将大部分的教学放在基础文化课的安排和学习上,实践技能操作教育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所占比例不够,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使培养的人才技能优势不突出、不明显,服务地方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不强。

4、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够,较分散。由于历史原因,全市13所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模都相对较小,办学实力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争生源的现象,没有形成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集中办学、统一办公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办学模式。

5、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师资力量匮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教学中亟需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型教师。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小。校企合作运行的不是特别好,没有完全将企业中的“师傅”请到课堂,学校的教师也没有真正地走进企业车间。

三、强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跨跃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转变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凸显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把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就读职业学校、学有一技之长同上大学一样光荣的良好风尚,使“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思想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要政策扶持,科学设置职普比例。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的职普比例,把职业教育同普通高中教育一起,科学设置,合理摆布,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支撑。

3、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突出就业和中等职业教育特色,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课程,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实事求是地设置教学课程,加大实践操作课程的设置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具有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要科学设定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生源应涵盖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等社会各个层次人群。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的弹性制度,学习时间可根据不同专业灵活确定,时间可长可短,以实际能力达到毕业标准即可。

4、要构建职业教育大格局。全市13所中等职业学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但是由于分散办学、生源、管理、信息、服务等诸多因素,在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上,还存在着“两张皮、相脱离、不适应”的问题。建议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区域内各职业学校资源,组建相互衔接、相互辐射、相互牵动的职教集团,壮大职业教育整体实力。

5、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通过校本培训、企业实践、外出学习等方式,培训一批懂技能、会操作、能力强、素质高的职业教育所需的“双师型”教师。二是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把企业中的“老师傅”请进校园,补充教师的不足。三是招聘一批职业院校毕业的教师,增强教师的新鲜血液。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 下一篇:小学作业处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