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

时间:2022-06-10 02:27:49

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统计分析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制订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理安全及防范护理风险。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对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护理安全;安全防范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危害严重。患者病情多变,病死率高,护理管理的风险较大,且容易引发护理纠纷。如何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和减少相关医疗事故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本院近4年来17例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1 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资料统计

本研究共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发生的17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安全性事件3例,包括坠床2例,跌倒1例;差错性事件4例,包括换错液体1例,摆错药1例,标本送检错误2例;其它均为沟通问题,共10例。

2 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原因分析

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患者及家属因素: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瞬间变化,潜在危险性强、易出现猝死等意外事件,且多数心内科患者均为老年人,属于高风险群体,身体条件差,急危重患者多、常伴有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出现。当病人发生意外时,患者家属常常认为是治疗有误,容易引发纠纷的风险[1-2]。②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职业素养、专业业务素质、专业技能、责任心等,均构成护理风险因素[2]。在护理工作中,部分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业务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应急处理能力,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相应的法律知识。③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药物和医疗器械是构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药物及器械本身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对于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不正当使用,很多心内科药品使用都有不同的特殊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对新的医疗器械、药物的利用,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潜在的护理风险[2]。④护理记录:护理文件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的诊疗记录,也是纠纷中最有力证据,部分护士记录不全面、不及时、在需要时往往举证失利[2-5]。⑤护理管理制度及机制因素:缺乏有效的、严格的护理管理风险控制机制及措施,也是造成护理管理风险的因素。在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严,大降低了护理风险的监督及防预功能。另外一些低年资的护士自觉性差,责任心不强,也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2]。

3 护理管理中安全防范措施

3.1 护理人员方面

3.1.1 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进行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教育,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1.2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核心,护理工作的主要致力于患者服务,关系到千百万人健康及幸福,它充分体现着护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道德意识、道德修养、道德情操的培养,使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6]。

3.1.3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培训,每月一次专业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技术考核、院内交流学习、推荐院外进修、同时举办学术论文交流等,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

3.1.4 加强护患沟通 更新服务理念,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3.2 安全管理方面

3.2.1 加强器械及药物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禁忌症,新药使用前要先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于药物的用法、剂量、时间准确无误,保证安全用药。

3.2.2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 每日早晨检查病房病床床档、脚刹等是否定好,房内物品是否合理摆放,将呼叫器、水杯等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取处,保证地面无水迹,病房走廊,卫生间光线明亮,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1]。

3.2.3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等 对护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相关风险知识培训和消防知识培训。病房及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及地面干燥,湿地应放有明显的防滑标志。走廊、洗手间应有扶手,厕所装有坐便器[7]。

3.3 人力配备方面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改善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3.4 护理管理制度及机制

3.4.1 建立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机构 医院建立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护理过程监管、护理风险的识别以及相关风险事件的处理的管理。

3.4.2 建立风险呈报和实行风险告知制度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风险呈报和实行风险告知制度,促使人人严格遵守风险呈报制度。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时,应如实告知风险,尊重病患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征询患者及家属意见,尽量消除他们心中顾虑,以便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3,7]。

3.4.3 加强护理书写的管理 护理人员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及时、准确、完整、客观地进行护理记录。

3.4.4 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等,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4 小 结

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猝死率高的特点,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心血管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更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以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我院加强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以来,效果显著。随着护理管理中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实施以及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心内科护理工作必然会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祁艳玲,武晓星.心内科护理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2):122.

[2] 甄锡云,张丽敏,郭毓萍.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693-694.

[3]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87-388.

[4] 刘捷.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A,2011,30(4):190-191.

[5] 李子凤.如何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纠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854-4855.

[6] 谢幸华.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8):484-485.

[7] 栗超,刘冬梅.心内科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2):101-103.

上一篇:水蛭地龙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下一篇:65例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