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沈家河库区湿地公园现状及规划原则

时间:2022-06-10 11:36:51

浅议沈家河库区湿地公园现状及规划原则

摘 要:现代城市正快速地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所以在沈家河库区修建湿地公园的意义非常显得重要。

关键词:湿地公园 背景 指导思想

一、现状概况

沈家河库区湿地公园地处清水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库库区,坝址位于固原城市以北10km处的头营镇沈家河村,年径流量0.1~0.2亿m3,平均含沙量5~10kg/m3。属于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以修复生态湿地为原则,恢复该地区的自然风貌,创造优良的休闲旅游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大于0摄氏度积温2500~3000小时,大于10摄氏度积温2000~2500小时,年蒸发量1600~1800mm,属半干旱温良区。年径流量0.1~0.2亿m3,平均含沙量5~10kg/m3水库以上平均径流深67mm,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100万m3,75%年径流量1176万m3,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坝高30m,坝顶长1550m,坝顶宽6m,总库容4640万m3,设计淤积库容823万m3,兴利库容740万m3,防洪库容931万m3,最大蓄水库容1562万m3,正常蓄水位1645m,汛期最高水位1648.54m。

由上综述,沈家河生态湿地建设沿水域设计常水位可控制在1645m;每年汛期水位在1648m左右,设计控制水位控制在1648.5m;二十年一遇控制洪水位为1649m;百年一遇控制洪水位:1649.5m以上。

二、规划编制背景

现代城市正快速地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同时,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老龄人活动场所严重缺乏。因此,能使身心都得到放松的休闲健身活动,将是发展趋势。目前的双休日和长假以及随之而来的假日休闲活动,使得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大有可为。

为保护、利用、管理、开发湿地建设的湿地旅游资源,发挥湿地建设的生态、社会及经济价值,为固原市湿地旅游发展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所以制定沈家河库区湿地公园规划势在必行。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理念

充分发挥湿地建设天然生态系统的优势,大力开展人们健身和休闲活动,引导和促进自然生态养生的健康发展,带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湿地建设总体与局部,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适度、有序的开发,逐步将湿地建设成为城市一流的休闲健身场所。

1.突出生态,保护为先

突出湿地建设的总体自然生态景观,把握和创造人工环境、建筑和空间序列与景观。充分尊重基地的自然基础风貌和条件,在不违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等自然生态,发掘有特色和价值的人文生态文化,实现规划目标。

运用生态规划在生态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四季节气变更,合理设计植物群落以及生态圈,充分发挥植被绿化、美观的生态效益,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最小程度破坏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等,提倡使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植物是营造环境和生态修复重要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合理搭配,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保证绿化植物的稳定生长,修复优美生态环境。实现环境规划的生态学原则:结构优化原则、机能优化原则、场所吻合原则。

2.适度开发,功能适当

把握沈家河水库自然脉络和景观要素的构成,以适度开发建设为宗旨,减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破坏和浪费,在湿地现实和发展的可能的前提下,完善综合服务接待功能和设施,把握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软件设施及思想观念的建设,充分体现有限的资金在局部土地空间环境的高效运作中,实现其预期价值。通过政府和经营者的整体高水平合作,创造经济和文化的高附加值,创造城市面貌新的亮点。

3.追求特色,展示和谐

以自然生态、特色植物游览等地域特色资源的高效和高品位组合设计,构筑湿地建设的独特风格和景致。挖掘和弘扬地方人文历史和传统,通过提炼、加工、创造,有机再现地域风土所养育的人文精神,探索人杰地灵的双重因子互动所复合构筑的文化,从而使湿地建设的整体价值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休闲健身活动,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教育,把科教兴国和生态旅游自然结合,寓教于乐。从而形成参与型、科学型、知识型的和谐优美的湿地建设。

4.以人为本,舒适美观

功能合理,设施齐全,以人为本,强调人对室外生态环境的参与性,提高休憩环境,提供观赏休闲、生态科普、娱乐健身的场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发扬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充满朝气的氛围,构筑固原市的亮丽人文气息。将公园单一的生态功能丰富到陶冶情操、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功能休闲旅游区域。

5.整体协调,持续发展

提倡“和谐”的建设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合理配置资源,尊重地方特色,可持续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位一体,使人们在享受物质与精神的愉悦时,更体会到自然的真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人与人都能达到一个全方位的协调和融合,形成综合一体的生态绿地,城市生态绿地的修复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合理配置资源,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拒绝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生态湿地不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四、规划原则

1.生态原则

优美健康,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因为自然界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其中水分循环、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其他生命有机体)、土壤、小气候、地形等在这个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人本原则

以人为本,亲人宜人,具体表现在:首先所有设计内容的比例、尺度要符合美学原理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使游人感到自然舒适;其次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空间来满足游人的不同心理和生理需求,使游人踱步于公园内,周围花香扑鼻、鸟鸣声声、流水潺潺,峰回路转,满目碧绿,甚是惬意。

3.可操作性、弹性发展的原则

充分研究生态湿地的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湿地建设的环境容量,开发内容和模式,科学规划布局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项目的选址、规模以及道路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土方量,节省投资,便于近期实施,同时结合远期发展目标,采用分期分区的开发模式,从而在规划目标和建设时间等因素上,保留有规划的弹性、应变性和开发的时序性。

4.地方性原则

显现地方精神,体现地域文脉,充分吸收固原园林文化的精髓,个性鲜明,挖掘地方性文化特色,建设一部分具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设施并在此开展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

5.可持续性原则

放眼未来,空间的可衍生性和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化保持水资源,优化土地,谋求远景发展,为土地的充分利用创造发展空间,应高度重视生态湿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而造成的资源破坏和枯竭,在积极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独创性地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6.创新原则

设计要与时俱进,设计更注重创新,为此我们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开拓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比如在湿地内设置露天剧场,为游人提供一个野外娱乐场所。

上一篇:保护宁夏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及措施 下一篇:浅议农业用水问题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