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道路设计标准浅谈

时间:2022-06-10 10:11:30

住宅区道路设计标准浅谈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城市中心的居住区,还是城郊住宅组团,区内交通通道的连接作用越发重要。另外城市用地紧缺,无论是居住区还是办公区,受场地、容积率限制条件导致区内的交通必须少占用地资源,且需要更高效的流线设计。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小区道路可套用的设计标准,并且对其适应性做了比较。

关键词:小区道路;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院承接的鹤山十里方圆项目的配套道路工程,其中分为几大住宅区组团,另外还配套有酒店,因为酒店区位于半山处,由市政道路雁山大道接入酒店区的道路为半填半挖的环山道路,另外各组团均位于高差较大的丘陵路段,因此局部的道路纵坡也较大。同时本工程道路的主路可可以归结为林区道路,但因其为小区道路的属性亦有其特有的要点。

项目受地形条件限制设计时就必须因地制宜的布置建筑和道路,但同时亦遇到一些如转弯半径、道路最大纵坡标准上的最大限值的取值问题,本文比对了几个主要的道路规范,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取值经验。

1、小区道路设计遇到的问题

对于日益发展的城市、居住用地紧缺。现在基本住宅小区可分为市中心区域的旧城改造的小区和城郊新开发的组团小区和别墅区。对于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小区,通常会遇到用地紧张,容积率偏高,小区内道路交通量大的问题。因此区内的道路常常会受到道路面积受限制的条件,局部地方的转弯半径偏小或道路线形不尽合理的问题。而对于城郊新建小区则会遇到不同于城市中心小区遇到的问题。 因受到选址条件限制,局部区域位于高差比较大的地方,另外部分别墅零星分布,对道路坡度有比较复杂的要求。同时部分区内道路存在跟山路结合的问题。如部分住宅受用地限制,建设在半坡及山顶,存在有大的高差,故道路亦坡度较大。

对于这些问题,“建筑规范”对这些道路的线型及功能上的条文没有明确。而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并没有完全针对小区道路设计的针对性条文。另外对于小区路和山路结合的情况《林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并不能完全适用。而在广东地区定有《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其里面的“道路及交通篇”对小区道路有明确的道路设计要求,但实施年份较为长,对于小区道路的舒适性要求略有不足的情况,本文结合近期的小区道路工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各个标准规范,对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选取。

2、道路等级

小区道路属于区内道路,在建筑规范中并没有对道路等级进行划分,仅有一般道路及同时定义为消防车道功能的道路,其他规范如相近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对道路划分为场内道路及场外道路,但其对场内道路也没有进行等级划分。

对于道路等级划分问题,仅有《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里面有相关规定、且其分类较为完善。其把小区道路按功能类别划分,分别为:1)主道:为连接小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较集中的沟通全小区性的主要道路。2)次道:为连接小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小区内教育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各住宅楼之间相互沟通的道路。3)支道:为车辆和行人较少的道路,主道和次道相连接的道路。4)入户道:为进入各居住户的道路。此区内道路的分类较为详细,且可以根据建筑类别和功能来定义道路等级,在分类比较完善。

3、设计行车速度

一般对于小区道路考虑到噪声、安全、路线受地形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计算行车速度一般都较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没有低于行车速度为20km/h的计算行车数度,故不能适用。《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按等级分为一~四级和辅助道路共五个等级,但仅有四级和辅助道路车速分别为20km/h及15km/h,故亦不适用。在《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中:小区内的主道计算行车速度定义为20km/h,次道计算行车速度定义15km/h,较为合理,另外对于支道及入户道路并没有相关规定,根据以往经验,考虑到支路及入户道可能较多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况,设置为15km/h或10km/h较为合适。

4、道路宽度

作为小区道路,其功能不光是起到连接作用,另外部分路段还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在建筑的《民用建筑通则》中,规定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对于建筑防火规范中消防车道宽度不少于4米。《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中对应的道路宽度要求则较为细致,另外还考虑到了混合交通干扰的因素。具体如下:主道 7.0~10.0米;次道4.5~6.0米;支道3.5~4.5米;入户道2.5~3.0米。

其表中道路宽度并不是完全根据每个定宽机动车道叠加确定,而是考虑到非机动车道、人车混合交通或路侧停车带的情况来考虑,需要具体视各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故在实际设计中有一定的浮动性。在根据调研及相关经验,考虑到舒适性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且考虑到部分小区实行人行分流的情况。一般定义主道为7米的双向两机动车道,4米的单向机动车道,次道6米的双向双机动车道、4~3.5米的单机动车道,支路及入户道5~6米双机动车道、3米单机动车道。如设置非机动车道,则再这基础上进行宽度叠加。

5、道路转弯半径

小区道路不同于市政道路,也异于一般的厂区道路,因为小区道路为服务于建筑,其根据建筑的布置进行连接,故有较多的交叉口,同时各建筑的分布受条件限制,故道路亦受到影响。故在道路线形上不可能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上的取值,而在建筑规范中一般仅规定了道路边缘的转弯半径,对于小车一般为6米,小型消防车为9~10米,重型消防车不小于12米。但若仅对道路边缘转弯半径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小区入口的主道,若道路中线的转弯半径定义为9~10米的限制那是不合理的。对于《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外路线曲线半径的取值,其中20km/h为30米,15km/h取15米,极限值不少于15米。另外规范中还规定4~8顿单车辆路面边缘最小转弯半径为9米。 对于《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其并没有根据行车速度来定路线的转弯半径,其为根据小区类别及道路等级来定义路面交叉口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限值如表: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

注:地形条件困难时,除陡坡处外,最小转弯半径可减小3m。

结合我院以往小区道路设计的经验,道路交叉口路面边缘的转弯半径限制执行省标的限值,条件允许尽量按高标准取大值,道路线路中线的圆曲线半径按20km/h大于30米 及15km/h大于15米取值,并尽量取大值。

6、超高、加宽

对于小区道路,在建筑规范上是没有要求超高和加宽限值的。但对于部分道路来说,如半山别墅区或温泉酒店区,其通常存在有环山的主线接入道路,为了提高道路的舒适性就有必要设置超高及加宽。

1)超高:对于小区道路行车速度较低,且区内交叉口较多,部分路段排水口设置复杂,故作为小区道路设支超高其实并不完全合适。

对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限值要求高,一般小区没法满足要求,对于《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行车速度小于等于15km/h可不设置超高。20km/h时转弯半径大于150米才可不设置超高。《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规定除回头曲线外,小区内的道路平面转弯处,可不设超高加宽。根据以往工程经验,一般主路且沿线交叉口较少无较多的交通干扰时,大于20km/h时速、线路曲线半径小于30米才设置超高。超高取值可取2%~3%。

2)加宽:《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就需要加宽,加宽值根据等级确定。对于《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规定除回头曲线外,小区内的道路平面转弯处,可不设超高加宽。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回头曲线路段及盘山的主道路段且半径小于30米的可设置加宽。

7、道路纵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20km/h最大纵坡限制为8%,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则30km/h限值为8% ,20km/h和15km/h为9%。《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中主道为6%,次道8%,支路9%。当场地条件困难时,次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5%,主道、支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2%。

综合以上规范及工程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是基本合理、分类细致,且结合个区内各道路的功能等级进行设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设置大于8%的坡度,在一般条件下坡度尽量控制在5%一下,以提高道路的舒适性。

8、结语

对于不同特点的小区道路可相应地参考各规范,综合考虑。文章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总结了小区道路标准上一些限值的选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结合过往的一些工程特点做了分析,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嘉、李永汉 道路设计常用数据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04

[2] 《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3] 张雪华、肖鹏 《道路工程设计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浅谈溶洞地区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探讨数字程控调度机的特点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