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课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0 09:27:33

中学生体育课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作为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向国家输送多种形式体育人才的任务。我们必然要适应这种形势。近几年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和近视率升高的现实,也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终身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培育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从事体育自我锻炼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入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能力

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长期的这样讲不厌其烦,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具体方法有导入法等。导入法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的开始的导入,包括通过集中注意练习,采取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练习和变化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鼓励法可采取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地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利用一定场地标记,使学生感到有奔头,能看到自己学习的前景和效果。以便调动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合练习的组知和方法,培养运用、调控能力。

培养应用能力可采取以下做法:带领法。由教师或组长带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组织安排的内容,地点,时间、强度、次数和练习方法。组合法。按教材要求,教学要求和所能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不受原班组形式的约束),相互帮助、协作练习。自选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

四、培养自制能力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个班每周只有三节体育课,如果只靠这几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反复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并能积极参加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达标成绩也明显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在运动会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练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必然会涉及到课的组织、教法、教材、运动负荷等一系列改革问题,必须逐步完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人饭只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与课外阅读 下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