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时间:2022-06-10 04:05:50

阅读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摘 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教师加工、选择的语文学习环境、条件和未经教师加工选择的社会环境中,以语文学习为目的、对象和中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外显、内隐活动,自觉、能动、创造性地感知、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接受语文人文内涵的熏陶,使语文材料、语文内涵这些学习对象成为自身主体的一部分,发展自身的语文能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发展综合素质,发现、展现、提升自身的潜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35-1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希望自己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说、写等多种有效的训练形式,进行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训练,在训练中理解、感悟文本,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以题入手,分层研读,诗文相融,感受诗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确定以“读”为首要活动的原则。除了带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表意义外,还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隐含的深层意义,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初悟课题,从字面上去理解这行诗,接着引导学生再悟课题,感受文意。以课题为线索,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分层引导学生研读故事。首先抓“佳节”,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有关词句,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等关键词,感受人们欢度重阳佳节时的热闹快乐。再从“思亲”,引导学生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感受王维的孤独,探究他“思亲”的原因,明白他是触景伤情,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接着引导学生感受王维是如何“思亲”的,抓住“思绪万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通过“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感悟王维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乐,又抓住“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省略号,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这样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着内心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激活情感,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语文学习的时空很广阔,应让学生与校内外生活结合,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生学语文就有了现实的情景及需要,可以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拓宽学习的时空。此外,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也能锻炼出真实的才干,促进了自身的自主发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理解诗句含义的前提。在教学中我采用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入境地体会人们登高游玩时的兴高采烈,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登高的经历,你的心情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读出人们欢度重阳的快乐。帮助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人内心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让学生想得更远,悟得更深。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我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每当吃饭时,王维独自坐在餐桌前,他心里感到怎么样?每当休息日,王维独自漫步在街上时,他心里感到怎么样?每当夜深人静时,王维独自望着月亮,他心里感到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王维的思亲之情便会有更鲜活形象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动情诵诗,理解诗意,品味诗韵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出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意,构成了真切的情境。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促进主体的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要为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创造适宜的环境,而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该作用的体现。

孩子总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他们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欲望,因此,在学生了解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创作的完整情景后,我创设情境,告诉学生:“我们读书要把自己放进课文。现在,你就是小王维,来吟诵自己刚刚创作的诗歌吧。”在学生朗读全诗后,教师以角色采访地形式追问:“小王维,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巧妙地指点关键词的含义,为下一环节讲述诗意作准备。这种在情境活动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方式,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一步步品出诗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拓展内涵,指导运用,以点带面,丰富积累

语文课本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学期一个学生仅靠一本课本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来发展语文能力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本仅是个凭借、例子,要运用课堂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以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为目的,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习这个大天地才是关键。

“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已成了广为传诵的经典诗句,而“佳节”的内涵也不再局限于文中的“重阳节”了,我创设了多种情境,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春节的时候,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元宵节,海外游子在国外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诵……老师创设了一两种情境后,让学生来创设合理的情境,用上这句名诗表达情感。这样的拓展内涵,指导运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新的教学观念还需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更新认识,全面领会,深刻把握。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需要有效的对应策略。但是,语文课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课堂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了生活体验,又激发了其学习语言、运用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获得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进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提高初三政治复习有效性的“内”与“外” 下一篇:浅论如何备好一节小学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