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我国融资租赁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6-10 03:55:24

浅析影响我国融资租赁因素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该业务发展时间短,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所需长期融资资金来源紧缺,并且在融资租赁业务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不足,影响了融资租赁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规范企业在融资租赁业务方面的内部管理,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给企业带来的便利,使得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能够利用融资租赁来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融资租赁;影响因素;对策

20世纪80年代,融资租赁进入我国,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据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他们对解决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税收和丰富社会商品等领域都贡献了力量。然而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链紧张,融资难问题使得很多企业经营步履维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避免资源浪费,更新已经落后的机器设备就显得刻不容缓。机器设备改造和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仅仅依靠从银行借款并不是一个长远的办法。融资租赁业务简单快捷,对信用要求较低,同银行借款相比,节约了时间。我国融资租赁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基本要素。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和业务量迅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总共有70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融资规模达到了1550亿元。截止去年度9月,融资租赁企业在总资产上比2007年增长了30倍,达到了一万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的迅速发展为大型设备制造商和中小企业解决了“销售难”和“融资难”的问题。2012年前11个月月租赁渗透率同比继续增长,据估测,虽然中国现在融资租赁市场的市场渗透率只有约6%,但同欧美市场渗透率20%相比较,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关数据见表1、表2)

(二)融资租赁市场需求巨大

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量大,发展空间足。我国已经跃居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融资租赁业务上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我国每年融资租赁业务占社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例不足1.5%,发达国家能达到10%~15%的水平。融资租赁现在和银行信贷、证券共同成为三大金融工具,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购置是通过融资租赁来完成的。我国未来的融资租赁公司,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融资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和便利的融资方式。

二、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融资租赁从80年代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同时也为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融资租赁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从2008年开始,仅仅不到5年,难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融资租赁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融资租赁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国融资租赁业务自运用以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它在社会中并未“家喻户晓”,只被少数企业所采用。目前绝大多数非金融企业对融资租赁仍然比较陌生。我国传统观念也制约着融资租赁的发展。不管是国人还是企业,都希望同时拥有对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且习惯了一次性付款。在使用权和所有权方面,企业往往也更注重所有权,因为是属于企业自己的资产,然而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价值的创造而不在于设备的控制和拥有。传统观念限制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广泛发展,阻碍了租赁行业的成长。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来规范行业规则和保证融资租赁质量,在宣传力度上也远远不够,未能使得社会对这种新的融资方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知晓融资租赁的优点和好处。

(二)我国政府支持力度不足[HJ1.43mm]

国外融资租赁业能够快速发展,与国外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融资租赁作为国外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为国外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提供了便利。我国从2000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租赁会计准则》、《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等规章办法开始对租赁行业进行了规范,同时相关的税收制度也得到了改善,使得我国融资租赁开始与国际接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政府扮演的角色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政策和扶持力度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从会计制度角度来看,现行会计制度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把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反映,同时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负债入账,租赁费不体现在成本上;从税收角度来看,融资租赁享有的税收优惠额较低,仅有很少的免税;从信贷政策上看,国家还未制定相关的融资租赁信贷优惠政策,也未能保障租赁企业本身承受的巨大信用风险。由于承租人未能在税收和信贷方面享受到明显的方便,仅仅分期付款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融资租赁业上来,并且缺乏使用融资租赁业务的积极性,影响了租赁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行业的发展。

(三)缺乏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

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在性质上被归类到非银行金融企业,从融资方式上来看属于中长期的间接融资方式。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如果仅依靠自己资金开展租赁业务,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固定资产的购买需求。为了解决融资租赁企业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颁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金融机构参股金融租赁公司,为其提供资金来源。但是以银行资金为主要来源的租赁公司无疑承担了巨大的信用风险,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结构简单以及较低的内部管理水平等都满足不了租赁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经营管理能力不足

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未能做大做强,有许多原因,其中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第一,融资租赁公司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内部控制上也未能把握住融资租赁业务的关键风险环节,从而导致了经营管理混乱。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同大部分国有企业一样,受个别内部人控制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正确的决策,极易形成盲目购置设备的现象,未能把握市场上实际的设备需求;第二,公司员工往往在金融、财务方面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但是对具体购置的设备以及机械领域所知甚少,在设备选择和质量保证上存在着缺陷;第三,融资租赁企业缺乏像银行那样广阔的客户背景,同时也未赢得制造厂商的信任,因此租赁公司固定的客户群体和采购商不确定,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三、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融资租赁在社会中的认知度

要想融资租赁在我国能够快速的发展,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对该业务基本的了解是前提。首先,学者应该要勇于创新传统的资产观念,从思想上解放融资租赁的重要性。企业应当把融资租赁作为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同银行贷款和证券一样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融资租赁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型设备项目资金缺口,使得项目能够按时开始,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的项目延期;第二,要转变对所有权的侧重,应该把重点放在能为企业实际创造价值这一点上。企业应当认识资产的目的,即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采取更为开放的思想采纳一切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在融资租赁交易中,资产的归属和利用可以分离,同样,所有权中的四权,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同样可以分离。正确理解融资租赁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上的区别,能够帮助摒弃陈旧观念。

(二)完善立法,规范监管

统一的、规范的融资租赁管理办法可以使得租赁企业有章可循。商务部虽然已经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业的审批权下交给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但是内资融资租赁仍然未颁布任何正式的管理办法,其管理上的落后制约了内资融资租赁的健康发展;其次,我国现在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完成《融资租赁法》。全国人大吸取学者建议和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应当尽快颁布《融资租赁法》来规范承租人和出租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监管责任。该法律的出台必将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促进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政策和力度,加大政策支持

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占据融资三大工具市场份额的次席,与其在发展初期就享受政府来自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有关。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发展走过的历程来看,政府在税收、信贷方面应该予以企业大力支持。

从税收角度来看,政府首先应当给予融资租赁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其次,准则上应该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并且能把租金计入成本,产生抵税的效应。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加快更新陈旧设备的步伐,并把大修等费用计入成本,这样会大大刺激企业对租赁设备的需求。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具有先进技术的设备,在引入环节的关税和手续上也应当大行方便之门;从信贷方面看,政府应当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资金在额度、利率和期限方面更多的选择。

(四)建立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管理

我国目前融资租赁业尚未存在统一的行业协会来对市场中的租赁企业进行指导和管理,因此导致了行业中融资租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全国租赁行业协会,既负责政府对行业政策的传达,同时又把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的桥梁,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我国融资租赁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只要政府在政策面给予融资租赁企业适当的政策照顾,并且融资租赁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必然会迎来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娣,张玉芳,我国融资租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34期

[2]谢双联,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1期

[3]黄身发,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年05期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个人合理避税增加家庭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