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0 02:19:07

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应用于教学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能反映科学本质,激发学生探究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此,本文基于以浙教版“光的反射”教学为例,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 探究 光的反射

初中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体验和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效能,优化整体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情境和实验现象中探寻科学本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前期准备

为保障实验教学的有趣性、有序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教师n前要通过系统的准备工作,整理本节课的实验,以期能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达到对抽象理论知识抽丝剥茧地逐步深入理解。

首先,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挑选实验内容。科学学习内容往往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光的反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寻找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挑选能直指光的反射规律本质的系列实验。

其次,预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并优化方案。如,光学实验进行的教室内是否能做到遮挡自然光以加强实验效果;用烟雾呈现光路会使得教室空气变差,所以改成用棉线呈现;实验成功率比较低的实验尽量设计为演示实验并录好录像备用等等。

再次,确定各实验呈现顺序。科学本质的探究过程有一般顺序,科学本质的描述也要遵循一定顺序。教师可在学生前概念基础上,在实验的帮助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将本质的内容从现象的包裹中提练出来。本节课中,教师利用模型和实验,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同在垂直于界面的平面内,分居在法线两侧,和法线的夹角相等,最后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同时学生能理解定律的三句话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将反射光线在空间的位置逐步定位的,就像对地址的定位顺序一样,通过国、省、市、区、街道等等将某个位置确定下来。

最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又现象得出理论知识,并能用归纳出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象和理论知识两者融合加深对光的反射本质的理解。

二、激趣导入

要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课堂,就要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各种问题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课堂的引入环节,可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设置,利用好奇心理设置学生未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密切衔接新旧科学知识,通过趣味性的小实验,全面调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理,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导入“光的反射”相关知识时,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案例:北欧一小镇,四面高山,且纬度很高,冬天无法被阳光照射。为降低空间想象难度,可制作简单的模型演示,让学生支招解决现实问题。

三、自主探究

不同于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能更好的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培养设计操作、记录分析、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中可通过多次实验与测量寻找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通过小组实验比较发现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通过应用计算结合模型演示进一步解决导入中所涉及的现实问题。

此外,还可以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将探究实验拓展到课外进行,如课后布置分小组制作潜望镜,提供说明书后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拍摄和记录制作过程以备后期汇报。

这样真正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探究动力,让学生真正爱上动手实践,爱上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浙教版“光的反射”作为主要例子,通过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激活学习动力,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在今后的科学课堂设计与开展中,教师要充分践行新课改相关理念,选择尝试各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姚秀钢. 刍议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浙教版“摩擦力”教学为例[J]. 新课程学习(下),2014(02):42.

[2] 汪洁. 浙教版初中科学“摩擦力”实验教学的课堂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5(06):22-23.

上一篇:打造国家品牌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落户潮州 下一篇:秘鲁时装展: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