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禁止

时间:2022-06-10 01:37:36

【前言】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禁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体器官买卖是一种有悖于人情伦理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当予以禁止。 1、人体器官买卖不利于保证器官移植受体的生命安全 我国的器官资源供求关系极不平衡,人体器官买卖虽可暂时缓解当前器官移植供体器官严重缺乏的现状,但由于器官出售者或贩卖者主要...

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禁止

摘要:近年来,人体器官移植技术蓬勃发展,但由于现有制度不能解决供体紧张的问题,非法人体器官交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泛滥成灾,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已经通过立法明文规定禁止人体器官买卖活动,但由于原则性太强、缺乏具体制度的支持,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有效遏制器官买卖行为的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human organs transplanted the technical vigorous development, but because the existing system could not solve the donor tense problem, the illegal human organs transaction already ran rampant in some countries and the area, has had the serious harm to the society. Our country already clearly stipulated through the legislation forbids the human organs business activity, but because the sense of principle is too strong, lacks the concrete system's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 needs to further consummate, by effective containment organ business behavior development.

关键词:器官买卖器官捐献激励原则

key words: Organ business Organ contribution Drives the principle

一、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必要性

人体器官买卖是一种有悖于人情伦理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当予以禁止。

1、人体器官买卖不利于保证器官移植受体的生命安全

我国的器官资源供求关系极不平衡,人体器官买卖虽可暂时缓解当前器官移植供体器官严重缺乏的现状,但由于器官出售者或贩卖者主要是为了获取钱财,而不是真正出于挽救他人的目的,故可能会对器官移植受体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具体来说,器官出售者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病史或遗传史,而器官贩卖者也会有意隐瞒器官的来源及其卫生状况,这就使得那些质量低下的人体器官经常被临床应用于器官移植,结果将某些疾病传染给受体,使其生命健康重新受到损害,生命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

2、人体器官买卖存在严重伦理缺陷

人体器官买卖严重违背了生命尊严原则与非商业化原则这些社会伦理底线,意味着人的极大贬值,使人们长期以来所确立的生命无价的人生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放任人体器官买卖,最终将会极大地破坏人类的生命社会秩序,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人体器官买卖加剧了两极分化,凸显了社会不公。器官买卖使器官移植技术只能为占人类极小比例的有钱人服务,变成富人的专利。“物以稀为贵”,器官买卖不仅把人体器官变成商品,而且是昂贵的商品。这种商品多数人无力购买,只有少数富人才买得起,为饥寒所迫的穷人则只有做“货源”供富人“选购”的资格。由此可见,所谓器官买卖,买主必然是富人,卖主必然是穷人,因而器官移植技术必然只能为富人服务,但医学是不应当只为少数富人服务的。因此,器官买卖严重地破坏了器官移植这一医学技术的伦理价值,使这种技术变成只供有钱人役使的奴仆。

3、人体器官买卖本身是一种新型犯罪并会引发其他犯罪

从性质上说,人体器官买卖本身是一种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同时,人体器官买卖还会引发其他犯罪。一些急需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为了得到可供摘取的器官,往往不惜高价购买。在这种高价的刺激和引诱下,某些不法分子往往会以侵犯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通过欺诈、强迫等各种手段来强制摘取或偷取他人的身体器官进行贩卖。这样一来,人体器官买卖实际上就会引发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及盗窃、侮辱尸体罪等其他犯罪行为,从而使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出人体器官买卖这一行为本身。

二、我国关于人体器官买卖的立法现状

我国第一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共五章32条,分别从总体原则上、人体器官的捐献、人体器官的移植以及违反该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该条例规定,捐献人体器官要严格遵循自愿的原则,并对违反自愿原则的行为人处以严厉的惩罚,比如:未经公民本人同意摘取其活体器官的,或者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有关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有关故意杀人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而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二条有关侮辱尸体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例还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同时,该条例对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收取费用的范围做了明确的界定。为了保证禁止人体器官商业交易原则得以落实,条例对买卖人体器官或者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条例规定,买卖人体器官或者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活动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交易额8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医疗机构参与买卖人体器官的,由原登记部门撤销该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并且该医疗机构3年内不得再申请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医务人员参与人体器官买卖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三、 杜绝人体器官买卖的途径

虽然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但是收效甚微,器官买卖行为仍是屡禁不绝。究其原因,是法律只从原则性规定了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但是并没有从制度上设计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案,来解决可供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可供移植器官的来源问题,才能使人体器官失去商品意义,使器官买卖失去存在的理由而自行消亡。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 立法应当贯彻器官捐献的激励原则

一方面,器官来源严重缺乏,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生命礼物”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单纯依靠人类的善良和无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器官供体来源缺乏。如何圆满地解决?结合我国国情,笔者建议以后的器官移植立法应当对器官捐献的激励原则有所规定。

1、 知情同意是激励原则的基础

知情同意原则,是指使自愿捐献器官者完全了解捐献器官的意义和过程,包括可能发生的危险、损害、损害发生后的治疗方法和实际效果,自主独立地做出明示的捐献选择,并有权改变自己的决定;对于尸体器官的捐献,应充分尊重死者生前的意愿,如果死者生前未明确表示,近亲属不得代为捐献。

由于活体器官摘取不仅会给供体带来一定的创伤和痛苦,还可能引发某些并发症,有可能影响器官的储备功能,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捐赠人的利益,施行手术的医生应将捐献器官的目的、器官摘取手术的危险以及摘取器官后对健康的可能损害,特别是不可再生器官的摘取风险等情况告知捐献人,捐献人对此有知情明晓的权利。从尸体上摘取器官,会破坏尸体的完整性,应当得到死者本人生前的明确知晓和真实同意。为保证捐献人同意的意思表示是在真实、自愿基础上做出的,不得有任何威胁、利诱、欺骗和乘人之危,迫于贫穷、折抵医疗费的情况下的自愿,不能认定是真实的自愿。笔者认为, 知情同意是捐献者最基本的权利。无论是尸体器官还是活体器官, 都必须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2、 合理补偿是激励原则的现实基础

器官捐赠者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而捐赠出自己的器官,这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但同时这也会对他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所影响,并且在器官捐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花费。因此,器官捐赠者得到适当的补偿,不仅是公平的而且是合理的。

对器官捐赠者提供补偿有风险,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国家严格、统一、高效的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设立基金会的方式来加以实施。具体来讲,就是设立全国器官移植基金会,通过社会捐赠、集体保险、发行彩票等方式筹集资金,采取基金会和受体分担的原则进行器官的有偿捐赠,最后由器官移植基金会统一为捐赠者提供一定的补偿,禁止捐赠者和受体之间的私下交易。这种方式可以顺应现实情况,承认非亲属活体移植的经济利益驱动动机,鼓励人们来捐赠器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当把这种补偿控制在合理的价位,既保证病人能承担得起费用,得到可利用的器官资源,又保证捐赠者能得到合理补偿,对其捐赠行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待遇优先制度是器官捐献的预期激励

优先权的设置实质上是社会在稀缺健康资源的分配上,给予器官捐献者一种预期的利益,比其他社会成员更优先的待遇,这是器官捐献的预期激励。

笔者建议,具体操作可以参照《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对于器官捐献者的社会待遇优先,也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器官捐献者如果以后有临床需要器官时,可以免交相关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有需要的,可以优先取得器官,并且可以减免费用。这样会给器官捐献者以安全感和公平感,保障了他们的利益,也会激励更多的人来捐献器官给需要的人。

(二)设立器官来源审查制度

原则性规定只能体现立法对人体器官买卖的基本态度,但要在实践中真正防范这类行为的发生显然还需要一些具体制度的支持,器官来源审查制度显然就体现了这样的制度支持。

首先,可以参照“西班牙”模式,建立一个以医院为基础的器官捐献接受与协调系统以及全国统一的器官分配机构,设置国家、地区、医院三级协调网络:(1)全国范围内的器官需求者按照地区、医院、个人信息、排队先后等内容以综合编码的形式进入上述三级网络,分别有三个序列号,受控于国家中心,各级协调员需要每天刷新序列;(2) 以合法方式做出器官捐献意愿的潜在供者,生前仅向系统内录入个人社会信息,而不得录入个人身体信息,捐献骨髓的除外;(3)当某地区某医院发现潜在供者即将死亡时,移植协调员应迅速向中心报告,并提供临床资料,以便使中心有足够的时间,按照医院、地区和国家从内到外的网络次序,依照法定的标准,进行器官分配;(4)被确定的需求者所在移植医院接到供者的临床资料并确认后,中心即委托供者所在医院或所在区域内有提取器官资格的医疗机构提取器官,安排运输,通知移植医院拟定合理手术的时间表。

其次,对于合法来源的供体,应由统一机构编号,给器官贴上合法的标签,并且将器官来源的信息录入网络系统。同时规定医院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时只能使用合法的器官,在使用前需要输入该器官的编号,只有通过统一机构的验证之后才能使用。如此一来,通过非法买卖的器官就无法在医院使用,这样会降低人们对非法交易器官的购买欲,也会使人体器官买卖行为大大降温。

通过强化对器官来源的审查将那些通过买卖而获得的人体器官纳入禁止移植的范围之内,从立法上间接禁止人体器官买卖,防范人体器官买卖泛滥的重要保障。

(三)制订、补充旨在严厉打击人体器官买卖行为的刑法规则

对于买卖人体器官行为,除了应由器官移植法明文加以禁止之外,更需要由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为目的的刑法来加以惩治和防范。然而,由于在立法当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买卖人体器官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界定为犯罪,这对于我国防范和杜绝人体器官移植买卖行为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应修改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在其中增设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这一罪名,将那些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明文界定为犯罪,以此来严厉惩罚那些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不仅如此,对于器官移植中的其他商业行为,如走私人体器官、商业存储人体器官、为人体器官买卖制作、发送或刊登广告以及签订人体器官买卖契约等行为,刑法也应给予严厉打击。

参考文献

[1]梁中天.对器官买卖的伦理思考.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9):1291.

[2]刘长秋.浅论我国立法对人体器官卖的禁止.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24-27.

[3]刘长秋,孙志强.人体器官的买卖应否被合法化.社会观察.2006(7):22-23.

[4]顾海波,赵进华.人体器官买卖的立法干预探析.医学与哲学.2006(10):65-66.

[5]刘长秋,赵志毅.人体器官买卖与捐献的法律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47-51.

上一篇:推出股指期货慎防风险 下一篇: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创新路径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