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10 01:24:53

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的84例患者(112眼),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浅前房为26眼,占23.2%;其中高滤过泡引流过畅26眼(53.8%),脉络膜脱离10眼(38.5%),恶性青光眼2眼(7.7%);大多数浅前房均经保守治疗恢复,2例需行再次手术,1例为恶性青光眼,1例为滤过过畅。结论: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发生率较高,主要缘由是脉络膜脱离、滤过作用强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是浅前房恢复正常的关键。

关键词:青光眼;前房形成延缓

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防治措施主要是严密观察,发现后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现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青光眼滤过术的84例患者(112眼),男47例,女37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52.3±3.7)岁。其中18只为继发性青光眼,94只为原发性青光眼;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2只为开角型青光眼,43只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9只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行显微小梁咬切术;针对手术前药物控制眼压尚未降到正常值的眼高眼压患者,则于巩膜瓣下角巩膜缘部位首先行前房穿刺,然后再行小梁咬切术,手术完成后均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散瞳,促进前房尽快形成,其中有3例患者前房不恢复,再将巩膜瓣多加固缝合2~3针。术后每日进行裂隙灯检查,观察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前房深度等。术后发现术后第一天前房未形成或者形成几天后又变浅,则仔细检查眼底,并分析其原因。

2.结果

本组84例患者(112眼)术后出现浅前房为26眼,占23.2%。引起浅前房发生的原因为:恶性青光眼2只,占7.7%;脉络膜脱离10只眼,占38.5%;高滤过泡引流过畅26眼,占53.8%。

3.讨论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前房在青光眼术后1~2d内略浅属于正常的状态,随着结膜、巩膜瓣的愈合以及房水分泌逐渐正常,前房形成,术后4~6d内基本恢复正常[1]。但针对一些浅前房二级或三级的患者,则应当严密观察,详细分析病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以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3.1高滤过泡引流过畅

原因:大多是由于造瘘口太大,导致手术后形成大滤过泡。经详细检查可见眼部平静,上方滤过泡大而透明、高度隆起或滤过泡范围弥散、滤区以外的球结膜水肿。检查方法:让患者坐在裂隙灯前,在患者结膜囊里点表麻药,通过眼睑用手指头按压巩膜瓣或者使用棉签压迫滤过泡。

处理方法:如果滤过较为明显,但没有十分显著的炎症,可滴注阿托品,使睫状肌充分麻痹,适当减轻组织的创伤反应,从而促进前房形成。给予患者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全身给予高渗性药物静点[2]。换药时于滤过泡所在部位的皮肤面垫上条状小纱布卷或是条状小棉卷,同时使用胶布加以固定,防止脱落而起不到压迫的作用,并用绷带进行压迫包扎,如果位置出现错误,则不仅无法改善前房,而且还会压迫到角膜,逼近晶状体,因此在此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经过以上处理方法后,大多数患者经1周治疗后痊愈,有1例在显微镜下将巩膜瓣多加固缝合2~3针,前房恢复良好。

3.2恶性青光眼

原因:房水排流通道阻滞,后房中的房水不能经过瞳孔流入前房而潴积于后房。手术后前房恢复后突然变浅或者前房未恢复,眼压上升,晶体、角膜、虹膜相粘连,常在手术后2~4d内出现。恶性青光眼常见于前房较浅、眼轴短、角膜小的闭角青光眼,眼球压痛、疼痛、流泪、充血、角膜水肿,瞳孔不容易扩大。

处理方法:针对恶性青光眼,一经确诊,应当立即点1%阿托品眼水,如果效果不良,可在球结膜下注射0.1ml肾上腺素注射液和0.3ml阿托品注射液,给予患者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全身给予高渗性药物滴注,局部点皮质类固醇眼水[3]。高渗性药物可有效降低眼压,缩小玻璃体的体积,将虹膜-晶体隔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肾上腺素具有扩瞳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瞳孔阻滞;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减少渗出,减轻睫状体水肿及防止晶状体或玻璃体同睫状体粘连。因此局部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是恶性青光眼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早期应当及时采用上述药物给予联合治疗。随着眼压逐渐被控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前房慢慢形成,酌量减少药物剂量,按照顺序先后停用皮质类固醇、高渗剂,最终保留局部滴用1%阿托品数月甚至数年[4]。本组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前房形成,后停用1%阿托品,之后几次出现眼压升高、前房消失的情况,均通过用药缓解病情,同时长期滴用阿托品,保持前房正常深度或接近正常深度。另有1例患者病情缓解后,在外院行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后疼痛加重,眼压上升,出现瞳孔后粘连,采取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最终行眼球摘除术。

3.3脉络膜脱离

原因:往往合并无滤过泡及浅前房形成,由于房水分泌减少而造成。术眼相对安静,前房变浅,患者瞳孔不容易放大,在眼底周围可见有一个或数个棕灰色球形隆起,通过眼科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以确诊。常发生于术后几日内,多见于手术前眼压无法控制,瞳孔房角广泛粘连,瞳孔对缩瞳剂不敏感[5]。此外,还和脉络血管扩大、手术过程中眼压突然降低、血浆漏出液聚集至脉络膜上腔有关系。术中切口过于偏后、切口不恰当,或者术中睫状分离,造成房水流到后方,亦可导致脉络膜脱离或睫状体分离。

处理方法:让患者卧床,尽可能避免下地活动,给予患者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全身给予高渗性药物静滴,局部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通过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大部分患者均能在5~9d内恢复,有1例患者浅前方持续时间为20d,恢复后仍然建立有效滤过泡。针对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术后5日未形成前房,则须通过手术治疗。笔者认为如果仍然存在滤过泡,前房稳定、角膜透明性比较好,可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司天胜,杨国雄.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J].眼科研究.2012,13(02):59.

[2]茆训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诊治[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9(02):47.

[3]杨志强,刘辉,杨丽超.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与处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6(11):32-33.

[4]徐树华,赵素云.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处理[J].大连大学学报.2010,5(04):68.

[5]李海青,鲍春华.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J].淮海医药.2010,8(06):75.

上一篇: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下一篇:中医五行音乐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