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时间:2022-05-24 04:47:58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对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将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试验中,并对其相应的资料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时,莫沙必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但低于西沙必利,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多潘立酮。结论: 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就总体症状而言,莫沙必利优于多潘立酮以及胃复安,在改善单个症状方面,对于烧心、反酸、呕吐、恶性等症状的改善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的效果基本一致,而在改善纳差症、嗳气、餐后饱胀、早饱以及上腹胀等方面莫沙必利效果更好。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必利;西沙必利;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国外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有25%—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在门诊患者中,有5%的患者是因消化不良而就诊,其中有50%以上的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对于FD患者而言,虽然患者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但其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这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患者的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2]。为了对FD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佳治疗药物的选择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FD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的相关情况用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将其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试验中,并对其相应的资料进行提取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所纳入文献中患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且经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F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主要为安慰剂、莫沙必利以及其它促胃肠动力药物,患者的给药途径、疗程以及药物剂量不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试验的质量与特点

本研究初检后共纳入320篇文章,其中有5篇为手动检索所得,115篇为计算机检索得到,通过对其摘要与题目进行初读后,将信件、综述类文献排除在外。经过再次筛选后共有18个实验被纳入本研究。

2.2 莫沙必利与安慰剂

在本研究中有3个试验对FD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缓解程度进行了研究,其中有1个实验采用的是双盲的方法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该试验中对退出患者、失访患者的情况也做出了相应的报道[3]。而另外2个相关报道则未作出相应的处理,通过Meta分析发现,各个试验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P

2.3莫沙必利与胃复安

通过Meta分析发现,采用胃复安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有效率为52.38%,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9%,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

通过Meta分析发现,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有效率为66.45%,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94%。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纳差症、嗳气、餐后饱胀、早饱以及上腹胀等方面莫沙必利效果更佳,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就总体症状而言,莫沙必利优于多潘立酮以及胃复安,在改善单个症状方面,对于烧心、反酸、呕吐、恶性等症状的改善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的效果基本一致,而在改善纳差症、嗳气、餐后饱胀、早饱以及上腹胀等方面莫沙必利效果更佳。就单一症状的改善情况而言,莫沙必利与西沙必利基本一致,此外,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时,莫沙必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吴启斌,谢崇凡,冯晓霞等.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1):2149-2150.

[2] 王崇强,徐胡根,程太钢等.氟哌塞吨美利曲辛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比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5):520-523.

[3] 杨勇.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5):598-599.

[4] 龚晓兵,余希,韦宏成等.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1261-1262.

上一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亚低温治疗临床分析 下一篇: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