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时间:2022-06-10 12:04:4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表达意识,主要与个人的积极情趣,特别是性格特点密切相关。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渴望探求新知识,愿意积极表现自己。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个故事、一个精彩的画面,甚至于一个词语都能引申出一堂习作训练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在表达中发散思维,丰富语言,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应注意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味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无拘无束地交流表达。在教学“我能做什么”时,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对话情境:假设记者采访一名驾驶洒水车的司机。一个学生当记者,请另一个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一名劳动者,进行模拟采访。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付诸行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又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二、帮助打开思路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会缺乏写作素材,觉得没话可写,无事可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和他们一起交流生活中的见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

《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蕴涵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三年级下册的“绝招”,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说说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大家相互补充。我发现部分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样的想象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指导方法

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让其受用一生。比如:

1.从阅读教学入手,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读一篇好文章不仅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学生从读学写,由仿写到创写,效果明显。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感知了丰盛的感性语言材料,还增强了语言沉淀,读书写作的能力也提高了。

2.作文生活化,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教师可以在学校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赛、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等,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不断积累作文素材。但是学校生活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

四、教给方法,鼓励互批自改

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写作的修改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反复修改,表扬和奖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

1.选择代表性习作,师生共同进行评改,既有具体的修改意见,又有教师的总评语作为示范,然后学生每人评改一篇同层次同学的作文。最后,由教师进行作文的讲评。

2.“记者采访”式互评。首先,教师提出具体评改要求,然后请小作者上台读文章,其余同学根据评改要求边听边思考,然后像“记者”那样向小作者发问。被问的人可以知道自己文章存在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把文章修改好,而“记者”们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差异是正常现象。教师在进行指导评改作文时要注意因人施教,分类指导。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和任务。对写作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写作要求,从写作技巧、作文艺术性上加以点拨,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写作时所渴求的认同感和成功感,从中找到写作的快乐。对写作暂时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分步实现作文目的,减少难度,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个习作小目标,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教师应以综合性的指导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促进“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