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06 02:38:49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能力,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成了常规教学的附属品;有些教学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内容在一节课上根本无法完成。我们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实践,得出了一些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的认识。

一、创设有效的实践应用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确,合理的情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实践应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1.动手操作性教学情境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在做实践中学习数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更要注重动手实践活动。案例:在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有趣的拼搭》一课,教师为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情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2.自主探究式教学情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案例:在二年级下册(苏教版)《周末一天的安排》一课,教师先示范性的提供了小华一天的时间安排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3.实践应用式教学情境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实践应用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自身的自主发展。案例:在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农村新貌》一课,教师创设了农村的情境图,在学生面前展现了有楼房、小路、蔬菜园等方面的画面,在这样的实践应用式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农村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兴致高昂,整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构建开放的教学活动组织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开放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应该走向生活;也可以开放教学时间,可以一节课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还可以开放教学空间,有的课适合在教室内上,有的时候我们搬出教室,去更广的空间活动探索。构建开放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切以学生为本,更好地体现“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特色。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不仅只局限于书本,还可以让数学走向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应确立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走向课外的理念。案例:在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字与信息》一课,这部分内容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等四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发展实践能力。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这节课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数字编码,知道数码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2.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许多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多样,所以在教室内的教学环境中,空间的布置规定不能有定式,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空间需要开放。案例:在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测定方向》一课,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测定方向。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生对这里的景物非常熟悉。在这样的场所中测定方向,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方向的认识,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辨认方向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精神。

3.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其做自己喜欢的事,数学课的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实验形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去实现。但有些活动项目或研究的时间要求多,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完成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中让学生调查家里每周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并做好记录,说说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先是让学生收集材料,然后再集体交流等。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一课,让孩子利用五一长假的时间去找生活中的数学,在课外时间让学生感知、体验、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同时,增加语文、英语,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的综合性。

三、激励自主的课堂探究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应引导学生富有兴趣的走入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应用的条件,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在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奇妙的图形密铺》课堂教学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形。课件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教师提问:如果只用一种图形,你们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图形能够密铺?学生发表各种猜测。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那么大家的猜测都正确吗?我们一起动手验证一下吧。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汇报交流。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下面一些问题:同学们用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拼接的图案都是密铺图案。其他的图形可以吗?比如只用正五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吗?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图形符合密铺要求,而有的却不符合?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自主探究类的教学过程,激励自主的课堂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探究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这不是走秀的活动。教师不能规定过细,而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真正的体验,让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探索,哪怕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只要真正参与了探究活动过程,那必定会有收获的。

四、提倡互助的小组交流学习

小组合作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他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体现协作。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分工合作,人人有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善于吸纳,善于辨析。

案例:在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表面积的变化》一课,安排了下面三个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一 :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1.谈话:同学们,这是两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同学们桌上就有一些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能用这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吗?动手拼一拼。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1.谈话: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像这样摆成一行,(课件出示数据3、4、5……及直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拼一拼,完成这张操作汇报单。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三: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几个正方体拼成一排时表面积的变化,那长方体在拼摆过程中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继续来研究。2.学生小组活动。

综上所述,当我们创设了有效的实践应用情境,构建了开放的教学活动组织,同时激励自主的课堂探究活动和提倡互助的小组交流学习,我们的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上一篇:《圣经》翻译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