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

时间:2022-06-09 09:57:31

浅论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汉语网络新词。从现代汉语构词法入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汉语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除了一些与现代汉语传统构词法一致的构词方式外,还有类附加式、谐音法、借喻法、缩略法等新的构词方式。这些构词方式简明、实用,颇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汉语 网络新词 构词方式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82-02

作者简介:张洋帆(1991―),女,湖南岳阳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新词以每年500个左右的速度递增,汉语网络新词也大量产生。通过与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发现汉语网络新词出现了一些简明、实用的新的构成方式。本文所讨论的汉语网络新词泛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以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汉语新词,尤其以2010年中国语言文字网(对汉语新词进行两年一次的更新)公布的497个汉语网络新词为研究对象。

一、类附加式

合成词的构成法一般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其中的附加式是“前缀+词根”或者“词根+后缀”的形式。这里的类附加式和现代汉语中的附加式构词法相类似。例如:

X哥:高考哥、未来哥、浮云哥、红娘哥

X帝:表情帝、贺岁帝、龙套帝

被X:被第一、被坚强、被出国、被弟子

把这类构词法命名为“类附加式”,因为这类网络新词的“词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现代汉语》中“词缀”的定义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者在后的不成词语素。而网络新词中的一些词根,在长期的运用中位置固定不变,词根本身的某些义素消失,意义不及前面的词根重要,逐渐体现出词缀的作用,故称之为“类词缀”。以“哥”为例,“哥”本来是个词根,可以构成很多复合词,位置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在新词中“哥”的位置是固定的,只在词尾出现,而“哥”这个词中“年龄比自己大”这一义素在新词中已经相对略去,“哥”仅仅起到区别性别的作用,指“男性”。新词中核心的意义是在“哥”字前面的词根,比如“淡定哥”,主要是突出“淡定”这个特点。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用法已经相当于词缀,但它们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能完全等同于词缀,故称之为“类词缀”。可以说,“哥”“帝”是“类后缀”,“被”是“类前缀”。那么这种新词的构成方式,可以认为是“类前缀+词根”或者“词根+类后缀”,合称为“类附加式”。

二、谐音法

谐音是汉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指字词的音相同或者相近,在歇后语、双关修辞中使用频率最高。网络新词的构成也较为普遍地采用了谐音法,例如:神马(什么)、杯具(悲剧)、3Q(thank you)、斑竹(版主)、当(Download)、9494(就是就是)等。

谐音法的运用在网络语境中也可以起到双关的作用。比如“现在我家就有一屋子的杯具和餐具了”,既有字面意思“餐具”和“杯具”,又有它的谐音“惨剧”和“悲剧”,意思是最近的遭遇很不幸。这些词都是根据谐音创造的,但都比原词要多一些韵味和情趣,也并不难理解,大部分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能够很快地领会到这些词的本义和谐音义,并且将这些词语广泛地传播开来。

谐音法之所以在汉语交流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汉字的同音异形特点为谐音提供了可能性。汉字的同音异形特点主要是指,同一个音本来就对应着许许多多的汉字,不仅有同音字,更有大量的同音词,比如“bēijù” 这个音节,就可以对应词语“悲剧”和“杯具”,这就使得我们在说汉语时“有音可谐”。其二,电脑的运用促进了谐音新词的形成。尤其是受拼音输入法的影响,电脑会按程序生成所有与输入的汉语拼音相同或者相近的汉字,输入法按照词语使用频率显示词语先后,有时打字过快,忽略了选择正确的汉字,而在交流中,这并不影响对意思的理解,还能节省不少时间。随着使用人群增多,使用范围扩大,慢慢有些读音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就开始通用,这也体现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三、借喻法

借喻是指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修辞方式。这里的借喻法是指通过借喻的修辞方法,把某一词语的意思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一个意义确定的网络新词。网络新词的构成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新旧事物或观念的相似点或相关性,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创造出形象生动、喻意丰富的描写新事物、新观念的词汇。如恐龙指丑女、青蛙指丑男,就是通过丑女像恐龙一样丑、丑男像青蛙一样丑的形象比喻,把词语的比喻义固定下来,取代本体,只出现喻体。这类网络新词还有:爬格子、铁榔头、铁饭碗等。

借喻不等于借代,借喻造词法也不能等同于借代法,这可以《现代汉语》对二者的定义进行区分。借喻本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而借代则是不直接说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也叫“换名”。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者暗喻,借代则不能。[1]所以,区分借代与借喻,关键看有没有“喻”。

这种借喻法在新词中大量存在,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和”的价值观。“中国人比较喜欢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思,一般不喜欢正面冲突……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说话时注意不太直露,讲话尽量含蓄,惟恐直截了当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和感情。”[2] (PP.166-167 )如果在说话时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遇见恐龙了”,既不会太过直白,又带着一点幽默的色彩。

四、缩略法

在现代汉语中,有“略语”这一专有名词,是指语言中经过压缩或者省略的词语,其目的是为了用语的经济和简便。略语又可以分为简称和数词略语,在简称中,近年来新增加了许多外文字母简称,如“WTO”“IT”“APEC”等国际通用的词语。

网络新词的缩略法实际上跟外文字母简称相似,只不过它是用拼音开头字母的缩写来表达原词语的意义,省略了汉字,例如:GG(哥哥)、MM(妹妹)、JJ(姐姐)、LZ(楼主)、RMB(人名币)、HSK(汉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考试)、GB(国家标准)、NB(牛,厉害)等。

缩略法是语言简化规律的一种体现。“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于交际的方向发展……在网络世界中,语言的简化表达更是大行其道,外文字母因其简便的输入方式和标新立异的表达形式受到网民的青睐。”[3] (PP.93-94 )

总的来说,网络新词有很多和现代汉语相同的构词方式,比如,复合式中的动宾式“给力”(很带劲、很有意思)、偏正式“疯克鸡”(雌雄同体的鸡)、“锐词”(新锐的网络热词)等,但本文所总结的四种构词方式是汉语网络新词所特有的,黄、廖《现代汉语》构词法中未将其概括。而这些构词方式简单明了,如果能将这些来自生活的构词法从理论上加以提升、推广,造出更多形象、通俗、简洁的词汇,再回到生活之中,我们的语言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徐维华.从语言发展的规律看网络新词语中的外来词[J].外国语文,2011,(增刊).

上一篇:小学语文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中小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