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时间:2022-06-09 08:48:25

论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恰当地运用色彩的情感规律,建筑本身是离不开色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地运用好建筑色彩这一关键元素,从而营造和谐的建筑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色彩与建筑的关系,建筑色彩的发展和在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 色彩运用 和谐

一、色彩的特性及其与建筑的关系

色彩在建筑环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是因为它附载在某些具体的物体上,通过这些物体形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它在环境中处于背景色、相邻色等非常复杂的情况,色彩视觉效果常常取决于环境中综合色彩、形态和材料,以及色彩与光、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色彩让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魅力,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去利用这些色彩,并利用建筑色彩与环境的对比关系。

色彩的对比同化性,在环境色彩中两种色彩显示差别的现象,称作色彩对比。当同时观看相邻或接近的两种色彩时所发生的色彩对比,称作同时对比。如果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色彩属性有所变化时,还会产生属性之间的对比。如果色相和彩度相同时,有明度对比;如果色相和明度相同时,有彩度对比;如果明度和彩度相同时,有色相对比。两种色彩之间必定存在差别,同时也必定产生相互影响。

色彩的诱目性实质上是目的色彩和背景色彩的关系,诱目性是区别于其他视觉元素的重要特性。建筑色彩能够引人注意,就是因为色彩本身的诱目性,它使物体具有强烈的可识别

性。“诱目性”又称为“注目性”,它是指眼睛没有想看却不自觉地注意到某个物体。在环境色彩中,某个具体的物体或形态,有的从远处就容易看到,有的则不容易看到。前一种情况就是利用了色彩诱目性而引起的视觉效果。

同时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也需要充分去利用建筑色彩与造型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来研究建筑色彩的运用。色彩与造型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造型是物体的躯体,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两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表现的意义。

二、建筑色彩的发展

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至今已发展为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许多工匠在建筑装饰中善于利用色彩,最早的中国式色彩建筑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木式建筑材料体系。当时,由于木材建筑物无法经久耐用、容易腐蚀、虫蛀,一些有思想的工匠就在木料上涂上一层漆和桐油来保护木材的质量,加固结构和连接处的稳定性,使得木材建筑的生命周期延长。后来,色彩在建筑方面的运用就不仅仅是为了加固,人们对建筑物进行彩绘,用丹红色做支撑的柱子、支架等,达到了美化建筑的效果。这样,中国的建筑色彩开始发展起来。在美化的驱动下,中国传统的宫殿、府邸等建筑充分利用色彩与光的对比度,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色彩的发展,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色彩体系,一直发展运用至今。

西方建筑色彩的运用也在不断发展,最原始的时候,人们主要通过对陶、冶等器材的上色来达到保护建筑的作用,其他的建筑基本保持建筑材料的原色,后来为了保护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就在建筑物上涂刷一层颜色,使得器皿、建筑经久耐用。随着西方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出现了很多有个性的设计者,他们通过使用建筑物的颜色来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鲜明的西方特色建筑色彩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色彩显得大气庄重,西方的建筑色彩更加多元化、自由化。

三、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策略

1、建筑色彩的运用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

一个建筑物的色彩选择可以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思想与理念,使建筑物更加独具一格,但建筑物不是单单画在图纸上的彩绘,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在进行建筑色彩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城市固有的文化、城市色彩,要充分考虑周围景观色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考虑到建筑物所在地周围的其他建筑的基本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基本主题,不能破坏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区域的整体格调,选择能够使建筑物与其所在地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色彩。只有注重周围的环境考察,使建筑色彩与周围的环境色调相协调才不会给人以突兀感,体现美感。

2、建筑色彩的运用要符合建筑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性

建筑虽然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建筑特征的表现却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造型,还包括建筑技术、建筑色彩等。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建筑功能,并根据建筑需求选择不同的色彩。建筑功能不同,采用的色彩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感,以符合或者反映其功能特点。建筑物所具备的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建筑物的基本格调与色彩氛围,用恰当的建筑色彩并加以合理的搭配,可以诠释具备功能性的建筑物的基本格调。一般而言,在建筑设计中,比较正式、庄重的建筑应选择冷色调的色彩,具备个性的标致建筑物,可以充分体现设计者的建筑色彩,具有功能性的传统建筑色彩机构需要运用其本身的传统色彩,如白色的医院、红色的消防等。

3、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注意所在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建筑色彩的运用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建筑色彩的形式与风格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附着在建筑形体上的色彩常常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它往往与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艺术思潮等多种因素相关联,表达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建筑色彩的运用要考察建筑物所在地的传统,确认建筑物所在地是否存有古老的色彩忌讳和信仰,地域性民族性的色彩选择取向,以及民族的传统色彩选择。建筑物的色彩运用既要保持建筑物的自身特色及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还要迎合建筑物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一定要符合当地的人民传统或民族性的地域特色与信仰。建筑色彩的运用只有达到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双重和谐,才能使建筑设计获得成功。

总之,色彩在建筑设计中,无声地传达了各种思想、感情和情绪,它受制于建筑的风格、构思、材料、结构、空间等许多方面,但对它们的创造性使用,将会大大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建筑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环境设计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或是“色彩污染”现象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到处泛滥。

参考文献:

[1]潘建东. 建筑色彩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

[2]武思标,鲁小风. 浅谈建筑的色彩设计[J]. 山西建筑. 2009(11)

[3]张良军.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4]王平. 建筑色彩的设计探讨[J]. 艺术教育. 2008(01)

上一篇:浅谈如何抓好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 下一篇:西安某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