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09 03:07:34

竞赛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海河之滨,相聚在百年名校南开大学,举行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首先,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这次会议和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大力支持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南开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天津市人民政府张俊芳副市长、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同志和天津团市委副书记刘道刚同志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静同志作了前期筹备情况的报告,中国科协青少部牛灵江部长就《“挑战杯”竞赛章程》等几个重要文件做了说明,都讲得很好。我们相信,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方面特别是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一定能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更有成效。

从1989年开始,“挑战杯”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竞赛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作品质量逐届提高、竞赛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效益日益突出、社会影响稳步扩大,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高校领导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些都为不断推动“挑战杯”竞赛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代表主办单位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挑战杯”竞赛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突出育人宗旨,进一步增强竞赛的群众性。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作支撑,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必须看到,人才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的短缺仍然是国家长远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有14.4万人,但其中近11万人即将退休,活跃在一线的只有3万人左右,有人将此喻为“人才危机”,这也使得加快人才培养更显重要和紧迫。令人高兴的是,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的“挑战杯”竞赛发挥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有超过100万的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项赛事,在他们当中产生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大家所熟知的打造“中国芯”的青年科学家邓中翰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90年在全国获奖)。因此,“挑战杯”竞赛要发挥优势,进一步突出育人宗旨,使之成为促进人才成长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载体。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必须认识到“挑战杯”不仅仅是一项大学生的学术科技竞赛,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人才选拔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单纯地追求某件作品、某次比赛的成败得失,而是必须着眼长远,把人才培养效益作为衡量“挑战杯”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二是要扩大“挑战杯”竞赛的群众基础。“挑战杯”竞赛是共青团、科协和学联组织推进素质教育,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最广大的同学组织开展活动。必须巩固完善“挑战杯”竞赛校、省、全国的三级赛制,进一步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在校园里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保持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

三是也要重点培养一批尖端人才。突出“挑战杯”的群众性不是为了抹杀它的竞技性,相反正是因为它竞争的残酷激烈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从国家的人才战略来说,我们不仅要有足够的人才数量,同时更要保证优异的人才素质和合理的人才结构,促进一批顶尖学术科技人才的涌现。“挑战杯”竞赛也自然承担着这一重任。

因此,各校要把突出群众性和兼顾竞技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同时,对有潜力的学生及项目要重点支持、重点培养。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后续培养和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扶持。争取积十年或几十年之功,培养出一个乃至数个诺贝尔级的优秀人才。

二、突出创新理念,进一步增强竞赛的导向性。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据英国詹姆斯·马丁的测算,人类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是每3—5年增加一倍。发展的希望在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据统计,神舟飞船的研制队伍中,30岁以下占33%,45岁以下占81%。而IT业对1999—2001年有重大贡献人员的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占到72.8%。这些青年才俊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学校时期尤其是大学阶段的熏陶和培养。“挑战杯”竞赛作为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更应当把创新作为自己组织工作的核心理念,强化竞赛的导向性,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工作思路的创新。要把组织学生参赛的过程当作一个创新教育的系统工程。比如,动员阶段可以邀请专家开展创新思维研讨、培训等活动,重在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申报阶段则可以重点组织专家对参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开展专业性和跨学科的交流研讨活动,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决赛展示阶段更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论坛、合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

二是注重竞赛内容的创新。“挑战杯”竞赛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很高的发展水平上。如何不断丰富竞赛内容,走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充分借助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把“挑战杯”竞赛办成最新科技发展趋势的平台,办成高新技术企业展示最新科技产品的平台,办成青年学子交流分享科技创新经验的平台,更好地引领高校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三是注重工作手段的创新。要重视将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引入竞赛组织工作,要重点建设好“挑战杯”网站,使其在信息查询、组织评审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也可以尝试终审决赛重点活动实现网上直播,使更多对科技创新有浓厚兴趣的青年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竞赛。要创新“挑战杯”竞赛的宣传手段。精心策划,综合运用电视、广播、平面、网络等媒体形式,着力扩大“挑战杯”竞赛的社会影响,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挑战杯”竞赛,关心青年学生科技创新事业的良好氛围。

古人讲“无旧无以为守,无新无以为进”,我们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提高“挑战杯”竞赛的水平,通过创新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竞赛的实效性

举办“挑战杯”竞赛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服务学生的就业创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党政关心、家长操心、学生忧心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挑战杯”竞赛要想深入、持久、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平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和指导,重点研究“挑战杯”竞赛对学生的哪些核心素质能提供有效的培养、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能更好地实现对这些素质的提升;研究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我们在组织开展活动、服务学生时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通过“挑战杯”竞赛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要大力扶持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和创业类社团,广泛组织校园科技文化节、创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拓展素质、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重点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素质和技能。

三是要通过“挑战杯”竞赛拉动学生创业。要组织好成果展示、技术转让、成果拍卖等竞赛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加大竞赛成果的市场化运作程度,广泛引纳社会资源,促进部分成果直接实现产业化,积极帮助条件成熟的学生迈入创业行列,同时以创业促就业,带动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实现就业。

各位委员、同志们,以本次会议为起点,第十届“挑战杯”竞赛的各项组织工作即将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有利契机,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推动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再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上一篇: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 下一篇: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