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09 02:50:13

谈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德育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是大学生辅导员所肩负的首要任务。针对因家庭、环境等造成人格缺陷的“问题大学生”,辅导员通过与大学生的感情交流和真诚沟通,用自己的爱心,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解开困扰他们的心理疙瘩,换回了“问题大学生”转变的回报,以提高大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 自卑情绪 素质教育 亲情缺失 疏导 爱心

背景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所要求的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德育教育。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德育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它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劳动、会生活、会审美、会健身,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然而,由于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因家庭环境、过去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等原因,致使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如何因材施教,让“问题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使基础不同、兴趣各异的各类学生发挥特长、全面发展,成为摆在大学生辅导员面前的课题。以人为本,用爱心去温暖学生,让辅导员工作充满爱心的力量,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辅导员工作,是通过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感情交流和真诚沟通来完成的,辅导员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大学生产生情感的碰撞与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不仅能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大学生的品格和智慧都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还可以使“问题大学生”走出因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心理困境,保持身心健康,奋发学习知识并积极参加创新实践,通过辅导员爱心的投入换回“问题大学生”转变的回报,以提高大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本文主要通过一个案例为切入点来分析爱心教育的方法。

内容

王同学是07级的一名女大学生,来自西部农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她就把自己孤立了起来,平时从不和同学交流,学习也没有兴趣,回到寝室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和同学关系也相处不好,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她会以为是在讽刺自己,第一学期就有两门功课亮了“红灯”。

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原来,王同学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去了外地打工,她先是一直跟随奶奶生活,奶奶去世后,她只好回到父亲那里。但她的继母不接纳她,在冰冷的家庭里,在继母的白眼下,她坚持读完高中考上了大学。上大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摆脱那个缺少温暖的家庭。

但由于家庭很困难,学费是父亲背着继母东借西凑的,原本性格就内向的她,来到大学后更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她无心学习,心里只是想着怎么样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来养活自己。

这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她的前途可想而知。从根本上改变这位“问题大学生”,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我这位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析与处理

针对王同学的问题,我作出了如下分析:

1、父母离异,使她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亲情缺失。

绝大多数离婚家庭的子女会体验到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即使是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强的孩子,身心上的痛苦和伤害也难以形容。在心理障碍上,她们会表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过度恐惧和担心,多疑和寂寞,自卑和彷徨。心里更容易滋生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冷漠、悲观甚至敌意。

作为父母离异的孩子,王同学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她时常躲进安静的角落,一个人沉默着来慢慢疗伤,压抑在内心的痛苦逐渐转化为抑郁;没被表达出来的伤害转化为永久的难过;没被表达出来的害怕也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2、跟着奶奶生活,家庭教育等于零。

王同学的奶奶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村老人,除了照顾孙女生活外,老人再也不能给予什么。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对王同学来说是零。再者,奶奶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从而也导致祖孙俩没有共同的语言,更没有交流的空间,不论在感情还是认知上都有一定的隔阂。

3、生活的清贫,没能让她自强,反而产生了自卑。

王同学的家庭较贫穷,过惯了苦日子的她没有学会自强,反而变得自卑。自卑是一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对自己能力、品质等方面作出偏低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其实,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并非都是柔弱、拘谨、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人人都有。但像王同学这样自卑达到了一定程度,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这便是一种心理障碍了。

4、自卑的情绪让她孤立了自己。

王同学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她心里总是有这样一些想法: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别人,他们肯定瞧不起我。她感到与他人比较,觉得在家庭、知识、能力等方面,自己都不如别人,因此与同学的交往活动中显示出闭锁的态度。她经常独处一隅,对班级和社团的有关活动,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不肯抛头露面,不与周围的人往来,成了一名“孤独学生”。这样,她的自卑情绪就越来越强烈。

5、一心想着打工赚钱,让她丧失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理想和信念。

学费都是父亲借来的,王同学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她不想给父亲太大的负担,更不想看继母的脸色,所以就总想着打工赚钱,缺少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理想和信念。这直接让她失去了学习兴趣。

我在对王同学的问题作了全面分析之后,便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给予她亲人般的爱,主动和她用心交流。

起初和王同学交流她表现出不太情愿的样子。

为了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我把交流地点选在了我的家里。在一个周末,我邀请她到我家坐客。其初她有点儿不好意思,不太想去。我就说,“今天休息,你去帮大姐干些家务”,她这才和我一起来到家中。我之所以让她来到我的家中,就是想让她找到一种家的温暖,以后也会经常让她来我家里。

我们一起做着家务,一边洗菜做饭,一边聊天。很快就没有了师生之间的那种距离感觉,我也就成了她的“知心大姐”。班级有什么集体活动,我都动员她参加,并尽可能地让她“唱主角”,于是,我慢慢走进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王同学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然而她在缺少亲情的家庭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慢慢就变成了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通过我不断地爱心呵护,王同学从这份爱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2、给予她兄弟姐妹般的爱,让同学主动亲近她。

要让王同学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来自同学的关爱是不可缺少的。我让她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聊天、散步、周末外出。在她生日的那天,宿舍的同学买来蛋糕祝她生日快乐, 从未这么隆重度过生日的王同学流下了热泪。

为了祛除她的自卑心理,我让一位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与她结成对子,对她进行帮扶,这位优秀学生用她的成长经历,鼓励王同学自强,帮助她适应大学生活,帮她规划成长方案,调节心理情绪。终于,祛除了她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情绪,找回了因自卑而失去的那份信心。

3、请心理方面的专家给予她必要的心理疏导。

为了让王同学彻底走出自卑、厌学等心理阴影,我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取得联系,让专家对她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她克服自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她清楚,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心理疏导,王同学有了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4、用爱心架起她与亲人沟通的桥梁。

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爱可以让王同学感到温暖,但这终究替代不了父母之爱。为了让王同学找回那份久违的亲情,我想办法和她长年在外面打工的父亲以及母亲取得了联系,向他们通报王同学的情况,并建议父母经常通过电话多关心一下孩子。

也许是出于对父母离异的怨恨,其初王同学还有些排斥来自父母的问候,通过我和同学们的开导,她慢慢地接纳了这份久违的来自父母的亲情,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阳光。

如今,王同学的父亲经常会发短信给我交流并表示感谢。

每当想起这些,王同学心怀愧疚,她说老师和同学们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太多。通过努力,进人大二后,王同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且拿到了学校奖学金,成长为一名好学上进、阳光乐观、健康活泼的新时代大学生。

启示

1、心理疏导能打开“问题大学生”闭锁的心灵。

对于那些心理、品德等方面有问题的大学生,作为辅导员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解开困扰他们的心理疙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是一片真心和爱心。

大学生辅导员的爱,对问题大学生的教育和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教育要求融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映,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2、心理疏导能让学生学会去爱。

作为一名辅导员,对学生的关爱之心,是一种无私的爱。它包含着对学生的爱护、严格要求、信任、耐心、宽容和期待。当我们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学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就能唤起学生的爱。只有在爱心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才能学会爱,才会去爱,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心理疏导能让学生懂得奉献。

王同学从一名自卑、封闭的“问题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乐于为大学生们服务的优秀学生会干部,说明她不仅有爱心,还有一颗奉献之心。

其实,人世间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就是爱心。爱心的力量能弥足心灵的鸿沟,唤醒生命的渴求;爱心的力量足以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大学校园的行动中大放异彩。

4、心理疏导能塑造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多都是独生子女,就独生子女成长过程而言,家里好吃、好用、好玩的都自己独享,在家里的地位都是重中之重,祖辈、父辈的爱都集中于他们身上,爱只需吸纳,不用付出。如今有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重智轻德,不少父母认为只需把学习搞好就行,整天讲学习,学习的重负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心灵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与滋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感情冷漠、缺少责任心,他们不懂得去关怀、体恤他人,不会对社会产生感恩的心理。这也是我们大学教育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转化这类大学生品德的责任。

辅导员是大学生课余时间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的行为、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事实证明,大学生在辅导员的爱中学会的是爱,在辅导员的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通过充满爱心的教育引导,从而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5、心理疏导就是是希望。

一名“问题大学生”转变为优秀大学生,彰显了心理疏导的作用。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疏导就是是希望。心理疏导可以在茫无尽头的沙漠中找到一抹绿色,可以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感受到一丝惬意沁凉,可以在艰苦跋涉的泥泞中增添一份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大爱思想的载体,有责任用大爱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绘制一幅幅永恒的爱的画卷,激励大学生们将爱心的力量相互传递。

爱心是最凝重、最美丽、最永恒的温暖。作为大学生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我们的大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篇:基于DEA的先进制造技术无形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