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每天需要多少水等

时间:2022-06-09 01:46:54

“糖友”每天需要多少水

专家建议,糖尿病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水。饮食中有部分水,还有1600至2000毫升的水要靠饮水供给。可用200毫升的杯子,每天喝8至10杯;可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另外,摄入蛋白质食物多、锻炼强度大、出汗多、沐浴等情况下,应适当多喝水。牛奶、豆浆是“糖友”们补充水分的好饮料。每天喝牛奶、豆浆能改善缺钙状况,豆浆还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更适合比较肥胖、血脂高、血压高的“糖友”。

“糖友”注意定量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更应大量饮水。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本刊汇编)

一分为二看血糖

医生在讲解糖尿病时,主要介绍的是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和如何调控血糖等问题,很少讲到正常血糖的生理功能。这给“糖友”造成一种错误印象血糖没有什么好处。其实,血糖对人体至关重要,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有――

供给机体热能: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1克糖在体内氧化后产生4卡的热能,是维持体力、脑力劳动、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维持大脑功能:血糖是大脑、视网膜、性腺器官的唯一能量物质。大脑日需糖量约100~120克,血糖浓度下降首先影响大脑功能,产生疲劳、头晕甚者可昏迷。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时会先出现头晕、视力模糊就是这个道理。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易发生痴呆,老年人保持血糖正常是预防痴呆的重要环节。

维持心脏功能:当机体缺乏血糖供应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元贮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

保护肝脏功能:血糖在肝脏中合成糖蛋白,糖蛋白能保持蛋白质在肝脏的储备:血糖是合成肝糖元的前提,能维护和加强肝脏功能:血糖在肝脏合成的葡萄糖醛酸,可直接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

(据《糖尿病新世界》)

“糖友”慎做创伤性检查

医院诊治,常使用一些有创伤性手段(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胸腹腔穿刺、针吸活检、B超或X光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等)来获取骨髓、脑脊液和一些组织细胞,通过肉眼观测、化验、显微镜下观察做出诊断。

而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做创伤性检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病痛,实在要做创伤性检查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能否耐受开创检查 配合医生,选择创伤性小的如微创、穿刺等检查。

血糖是否控制良好 创伤性小的检查可口服药控制血糖;创伤性大的检查,如进入胸、腹腔的各种检查,应换用胰岛素。人在应激状态下血糖会急剧升高,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

注意创面感染愈合 应避免导致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疲劳、感冒、厌食、营养不良等。

(摘自《糖尿病之友》)

血糖控不住查查胰腺

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而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由于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出现腹痛及腰背痛等症状时,容易与胃病及肝胆疾病相混淆,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年龄超过60岁,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的,或者家族中有胰腺癌病例的,一旦出现腹痛及腰背痛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相应检查。

注意!糖尿病也是胰腺癌这种致命疾病的首发症状,特别要警惕没有任何原因发生的糖尿病以及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早期胰腺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可能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高血糖和尿糖,甚至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不正常。所不同的是,胰腺癌伴发的糖尿病症状按正规的降糖方法难以控制,反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症状。

(据09.11.13《北方新报》)

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人。

排尿困难 糖尿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排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可能。

女性上体肥胖 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上体明显肥胖是糖尿病特征之一。

分娩巨婴孕妇 分娩超4000g重的巨大婴儿,并有多次自然流产或死胎病史。

周围神经炎 肩部、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或蚁走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间歇性跛行 走路常感下肢疼痛难忍,时有手掌挛缩现象。

菱形舌炎 舌体中央的萎缩,局部无舌苔覆盖,呈菱形缺损区。

低血糖 多汗,尤其是局部出汗多,饥饿、头昏、心慌、易激动并反复发作。

皮肤病 全身皮肤瘙痒,易生疖疱,伤口和皮肤感染愈合慢。

阳痿 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并发率高达40-60%。平常正常的男性,一旦出现阳痿就要警惕。

眼疾 视力减退,视觉模糊。或出现白内障、青光眼。

异味 呼出烂苹果似的气味,重者连汗液、泪水都有类似气味。

嗜糖 常有空腹嗜吃甜食的习惯。

疲劳 倦怠乏力,即使处于休息状态也感到十分疲劳。

糖尿 尿液有大量泡沫,且长时间难以消失。如将尿液洒于地面,干后发白,可引来蚁蝇。

上述情况,具有两条以上者即有可能为隐性糖尿病,应及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

(本刊汇编)

上一篇: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 下一篇:糖尿病之“神经病变”专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