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正流行

时间:2022-06-09 12:48:57

“慢性疲劳综合征”正流行

孟馥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

“前阵子还好好的,最近却突然感觉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到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我究竟是怎么了?”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或许过两天状况就自动消失了,但也人却愈发严重,直至难以安心工作。这种症状其实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俗称“慢疲劳”。

【病例回顾一】

给自己施压多患上“慢疲劳”

齐东是上海某大学的大三学生。在高中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到了大学以后,齐东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白天逃课打游戏、打篮球,晚上点灯看武侠、看电影,最终换来的代价是,大二时七门功课三门被迫补考。“暑假我一回到家,母亲就抱着我哭骂,父母实在想不通,这个一向优秀的儿子怎么沉沦了。平时对我不冷不热的辅导员也忍不 住把我批得够呛。”齐东说,这一切深深刺激了他,他咬咬牙发誓,一定要把自己丢掉的自尊和自信找回来。

此后齐东像一个饥饿的流浪汉,不顾一切地扑向了学业。大三上学期,他既要上专业课,又要考英语、计算机证书,同时还要备战考研,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然而,就在大三上学期,齐东开始感到不适。上课时,本想认真听讲,但一坐到教室里就犯困,眼睛睁不开,还老走神。在自习室里,即使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什么也记不住。他几乎快崩溃了,去医院求诊后被确诊为典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专家点评:

“慢疲劳”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问题,根据严重程度,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一般症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多梦、睡眠不深、吃饭不香,整个人没有精神。等到问题严重以后,这些症状就会进一步加剧,出现肚胀、肌肉紧绷、心慌、气闷等等。

【病例回顾二】

生活不规律催生慢疲劳

刘欣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工作上,刘欣是个不把活干完就绝不下班的工作狂,为了帮助公司争取利益,她结交了大量商业上的伙伴,外出聚会、酒局饭局成了家常便饭。每当到了酒桌上,刘欣就像个不怕死的拼命三郎,什么酒都敢喝。

刘欣的努力有目共睹,老总和同事也都对她的能力大加褒奖。但这种收获是有代价的,虽然生意谈成了不少,但刘欣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加上刘欣是个酷爱网游的女孩,每天下班回家她总要玩到凌晨三四点,甚至通宵,以此来缓解职场上的压力和负担。第二天,一杯浓浓的咖啡下肚后,又如同打了鸡血。

这样的生活最终还是把刘欣击倒了。两个月前,她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肌肉紧绷,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时常伴有心慌、气闷等症状,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到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任何生理问题。直到在心身医学科才被确诊患上了慢疲劳综合征。

专家点评:

除了压力过大,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慢疲劳”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抽烟、饮酒过量等。

此外,睡眠质量差、失眠,引起身体多种不适。尤其不能保证睡眠质量,对于神经的影响是极大的,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健忘、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等。

脂肪酸缺乏或致慢疲劳

目前在我们医院,一个门诊每周来进行心理方面咨询的,大约有350~400个病例,其中忧郁症和焦躁症占到大多数。其实在忧郁症和焦躁症患者的早期症状中,不少都是慢疲劳症状。

近些年患有慢疲劳症状的人群越来越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每个人会给予自己更高的压力;二是学习工作负担过重,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忙碌。

在美国,有24%的成年人口有持续两周或以上的疲劳;他们中的59%~64%无临床上的原因。

近年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有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某些物质缺乏等诸多异常,因而在临床上该病日益受到重视。西方国家经大量研究证实,该病还与必需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变、肉碱、B族维生素缺乏等各种因素有关。

工作强度大易致慢疲劳

其实慢疲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种人群都有,并不是单纯的某个群体会出现。慢疲劳没有固定人群,只有“更容易出现”人群而已。

按行业划分的话,绩效性、应急性强和规律性差的工作,最容易出现慢疲劳症状。比如常见的IT行业,工作强度很大,就很容易出现慢疲劳。

此外,工作压力大、对报酬期望值高,同时风险性大的职业群体,也容易得慢疲劳。比如教师和医生,他们要面对绩效考核,工作中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从业者的心理压力普遍很大。政府公务员身上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他们生活没有规律,出差多、应酬多。

关于慢疲劳,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因为慢疲劳主要与职业和性格有关。如IT行业,男性居多数,所以男性的发病率更高。

这往往是由于女性的心思比较细腻,更容易发现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愿意找医生咨询,所以更容易找到潜在的问题。而男性却对慢疲劳普遍不重视,导致他们容易贻误病情。

慢疲劳与亚健康的区别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临床上出现的一种无法通过卧床休息而缓解的、长时间的全身疲乏无力现象。

脑力劳动者往往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工作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总觉得压力更大,因此精神上也更觉疲劳。

国外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细 胞代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明显异常,确实是疾病,1988年被美国疾控中心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而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它在医学上尚无严格的定义。

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最明显的不同是,后者有冷漠、空虚、孤独、无望、无助和轻率等表现。

当发现自己存在慢疲劳状况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通过自身调节或是寻求帮助,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问题一旦严重了,对自己、家庭和工作,都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影响。

上一篇:喝水也有雷区 下一篇:汉武帝罪己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