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探讨

时间:2022-06-09 10:12:53

石油企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机电设备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影响了石油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险。所以以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为基点探讨安全管理的措施非常必要。针对目前几点设备出现的一些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电设备 运行技术 安全管理

1 引言

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机电设备走向了“大型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的道路,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的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在机电设备中。所以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强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避免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目标。不得不正视的是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手段较为传统,一方面,无法做到机电设备的最大化运行,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力度不足,这也限制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所以,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为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的机电设备和运行技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现状

(1)机电设备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许多企业沿用上世纪的机电设备,几十年的使用使得设备过于成旧,一些安全保护措施都达不到现在的要求,甚至出现带故障运行的现象。加上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手段单一,无法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难以发现问题也就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遗留下来,这是造成机电设备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原因。

(2)缺乏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大多数企业重视的是产能,而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机电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就忽视了,再加上安全管理理念的落后,缺乏专门的辅部门对机电设备的安全和运行技术进行管理,淡化部门的职责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都是目前机电设备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3)安全管理部门职能不明。一些企业还是成立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但是大多数部门只是负责机电设备的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管理,职能的单一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许多安全管理的职能都没有得到实现,大多都把精力放在了机电设备的生产中。

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3.1 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机电设备是许多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几乎没有的价值和利润都来源于机电设备,24小时不停工的生产,安全事故看似在所难免。其实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几点设备安全管理措施,为了最大化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势在必行,首先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把安全管理的 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生产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绝不能抱着侥幸心理避免常规的机电设备安全例行检查。

3.2 更新新生产机电设备

因为许多企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不完善,再加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使得许多机电设备都呈现老化的现象,长期的超期服役是造成安全管理隐患之一。而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新工艺水平,是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就必须迎合目前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力采用新技术,合理安全制定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这比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有效得多。因为我国许多老企业的机电设备年龄较长,过于陈旧,许多安全设施都失去了功效。所以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是解决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采用先进的设备同时也是对生产方式的改革,当今的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更强,这无疑简化了生产流程,安全管理也变得自动化,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3 强化机电设备过程安全管理

强化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流程包括对机电设备采购、运行调试、运行TT等环节的加强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保证厂房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是基础。所以,重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无论是装备阶段还是运行阶段都不放松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监察。初始阶段的安全监管是为了避免机电设备的带病运行,对机电设备的审查把关使之具备足够的安全技术和环境适应性、稳定性,全面提升设备的安全生产水平,及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4 控制设备的危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工艺流程中增加机电设备维护环节,安全可靠的系统才会减少人为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以及安全设置的作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当机电设备的危险隐患无法排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风险以达到可使用的安全水平。

(3)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危险隐患因素与距离有密切的关系,一定的距离防护是必须的,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的危害。

(4)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选购强度较高的机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安全指数,以满足日常生产中的安全要求。

(5)设置薄弱环节原则:对于那些机电设备薄弱的元件,为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要经常性地进行监察,对于那些处于危险边缘的元件进行及时的更换。

(6)互锁原则:互锁原则是指的是一些元件会出现互相排斥效应,如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止触电。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来避免这方面的危险隐患。

(7)自动化原则:为摆脱人为失误出现的事故,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加大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必要时用设备的自动操作来代替人的操作。

各企业都应该总结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机电设备事故的经验总结。只有在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技术的研究,才能从根本是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大有益处。总而言之,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管理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企业机电设备部门保持重视,遵循安全生产的原则,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生产,进而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秋军.浅谈强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7:115一116

[2] 郭学军.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5):220-221

[3] 李向明.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口[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140

[4] 单超,郭恒溪.浅谈加强机电设备管理[J].科技信息,2007.10:250

[5] 苏志灵.浅谈机电设备技术管理[T].科技资讯,2010(23):171

上一篇:实施励磁调速电机节能改造降低电量消耗 下一篇:三维横偏炮在跨大障碍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