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招聘会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6-09 09:32:55

一场招聘会引发的思考

目前,就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还有很多技校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名招办老师,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通过一场校园招聘会找到了答案。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把用工单位请到了学校,组织了一场小型校园招聘会。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 持观望态度和向老师求助的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的少

在招聘会上,有很多学生不敢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交流,只是在远处观望。还有一些学生追着老师询问,该去哪个企业,不该去哪个企业。以往学生表现出来的侃侃而谈、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没有了。有些学生虽然在老师的鼓励下,走到了企业招聘人员的面前,但不敢与用工单位招聘人员交流,只是放下简历就走。因此,没能被企业录用。

2. 选择单位待遇高的多,多方面了解企业情况的少

有些学生在与用工单位交流过程中,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工作的待遇高不高,工作的环境好不好,一年中有多少个假期。而对于企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要求等避而不谈,进而导致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3. 选择工作轻松的多,选择专业要求高且较为辛苦工作的少

在学生选择工作的过程中,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工作是否轻松,时间是否有弹性,单位是不是需要加班。对于要求专业性高且工作比较辛苦的用工单位,几乎无人问津。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 学生过分依赖学校、老师,缺乏独立面对企业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多年来都是把学生直接送到用工单位面试。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会给他们找到用工单位,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找工作的经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校、老师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敢独立面对企业,无法了解企业的需求。因此,在招聘会上,出现学生在远处观望或追着老师询问的现象。

2. 学生考虑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过多,考虑自身条件过少

技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生活方面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单位可能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而学生不了解这一情况,一味寻找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考虑自身条件能否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在招聘会上,出现了学生对用工单位要求过多而自身条件又不能达到用工单位要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

3. 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平时生活比较优越;另一方面,家长很少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要搞好校内学习,学会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严重缺失。再有,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的现象。对于技校传授的基本技能、技巧,学生基本可以掌握,但是对于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因此,在招聘会上,出现对专业要求高且比较辛苦的工作无人问津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帮助学生了解市场,了解用工单位的用工标准

虽然当前各单位都缺人,用工标准有所降低,但是企业效益好的单位,技术标准、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单位,用人标准不会降低。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心态良好的高素质毕业生备受企业青睐,常常是供不应求。反之,综合素质较低的技校学生,则出现“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心态,增强职业决策能力训练

在技校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多为学生提供直接与企业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就业形势及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就业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增强就业危机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职业决策能力的训练,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角色定位。

3. 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精通一门,熟练多门”的思想,掌握一专多能的本领。在学生实习阶段,教育学生不怕辛苦,积极将自己学到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并努力做好技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利益,才能提升学校品质,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应用高级技术学校)

上一篇:中小企业如何降低人才风险 下一篇:国企人才战略的新思路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