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6-09 08:38:52

浅析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桩基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建筑施工中常会遇到各种质量问题,本文以临清某住宅楼为例,对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钻孔灌注桩桩位偏差,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桩位偏差 钻孔灌注桩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47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13-1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临清某住宅楼一期二批桩基工程。工程中9栋楼均为地下2层,框剪结构,主楼采用桩-筏基础,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础拟采用 D=800mm 后压浆工艺钻孔灌注桩。该工程为临清市重点工程项目,要求质量较高,且工期要求紧,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减少工程桩的桩位偏差,我们全体技术人员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谈,各抒己见,找出问题的根源,紧急制定措施,展开技术攻关。

2理论指导

建筑物桩基础放样的精度要求是根据建筑物建筑限差来确定的。因此,桩位放样的必要精度应根据桩基竣工验收时的建筑限差来确定。建筑限差是工程验收的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条文,它是对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可以认为是极限误差。桩基竣工后的位置误差是由施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共同影响产生的,故每一步都需要持有认真的态度。

桩位放样的任务是保证桩基竣工后的平面位置的误差在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不能因为测量误差太大影响了桩基工程的质量。

3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产生桩位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测量放线误差、施工误差(钻机钻杆不垂直、扩孔严重、钢筋笼入孔后未进行校正)。针对以往施工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原因,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3.1放线偏差控制措施

测量放线人员需持有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尽量采用先进的仪器,有助于提高放线精度、减小测量工作劳动强度、方便施工放线;仪器应及时校验,施工中的任何仪器在施工前都应送到专业的仪器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且使用过程中都应轻拿轻放,这样可以减小因仪器误差造成的桩位精度下降,提高桩位放线精度;本工程设计桩孔较多,可利用计算机计算桩位坐标,利用仪器依次放出各桩位坐标,并进行闭合校正,确保测量放线准确无误。

3.2桩位定位保证措施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控制点,会同监理及有关单位进行复核认定后,方可作为基点使用,并经常复核;桩位采用三次校正复核措施,即第一次放样定出桩中心并用十字交叉法确定护筒位置,第二次测量校正护筒位置且做好标记,第三次钻孔定位时,使用铅垂定位,使桩锤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3.3成孔质量保证措施

压实、平整好施工场地;安装钻机时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钻机钻杆垂直度,且施工过程中也要随时检查及时调整;定期检查钻杆、钻头连接处,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根据土层实际情况调整钻速,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整器。

3.4钢筋笼入孔保证措施

钢筋笼入孔前要调整竖直,孔口焊接时,上下钢笼要保持同心,钢筋笼定位要准确,必须要用水准仪测量桩位地面标高并核实计算无误的吊筋长度,用足够强度的杆件固定在机台上。

根据以上总结施工经验,该施工工程最终取得很大突破,施工质量大大提高,桩位偏差合格率已达99%,且提高了公司的良好信誉。

4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处理,在施工前都必须由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必要时聘请专家组,成立专案组,进行全方位论证、权衡利弊之后再进行。桩基施工重点是预防桩位偏差,当前施工的桩发现偏位后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小施工竣工后的桩位偏差,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 张跃川.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12.

上一篇:浅谈悬索桥猫道的架设 下一篇:初探综合物探方法在次生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