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时间:2022-05-08 02:31:30

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许多的进步,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发展。地基作为建筑的根基,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的处理才能算作成功。笔者结合地基处理技术分类、地基处理的传统施工技巧以及地基处理的新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针对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望能为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 地基处理 施工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01-2

科技的进步不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各类施工技术提供了更新与改革,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是保障房屋根基的重要工序,是整个房屋建筑的基本所在。在当前形势下,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应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深入探索,积极创新。结合我国各中地质条件,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使我国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安全。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传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1.1强夯法与碎石法的结合施工

将强夯法与碎石桩技术相结合,其工作原理是应先处理填土层中的碎石桩,将地基土挤密实并有固结排水的作用,之后合理的选择强夯点,凭借冲力的作用将碎石桩体击碎,进而通过碎石就能进入护土层,这就在地基上形成了一个由碎石与岩土组成的硬壳层,有效的满足了建筑所需的地基强度。在进行施工时,应科学合理的运用强夯法,强夯法的施工难点在于合理的掌握夯击的次数、深度及夯的沉量等。若未能合理的掌握上述数据,就将影响夯击的效果,合理的夯击次数、深度以及夯的沉量对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怎样有效的把握强夯法的相关数据?根据理论来讲,应通过土层厚度以及湿度对夯击加固的深度进行确定,并结合房屋建筑地基的性质与结构确定夯击量。而夯击次数应由地基性质确定。因此在进行夯击时,应注意两边夯机间的合理的时间差,而时间差的长短应等于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的消散时间。

1.2CFG桩与碎石桩的结合施工

桩基法在地基施工中主要是将冲击力由上至下的进行传导,进而使桩基承载力得到提升。将CFG桩代替碎石的原因在于碎石的单一性决定了其有效的承载力,只有采取CFG桩才能处理这一难题。而消除底层上方存在的液化问题,使碎石桩的作用得到展现。将CFG桩与碎石桩的优点进行结合,进而使地基的沉降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实现了沉降量降低的同时,也使沉降量的均匀得到良好的保障。

1.3CFG桩与粉喷桩的结合施工

这主要是将CFG桩与粉喷桩之间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得满足了地基应依靠固结能力与地基土进行结合,这样对CFG桩的高效承载力进行利用,也能使粉喷桩的约束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对地基中的地基土形变能力进行改善,并且提高其抗剪度性能[1]。

2地基新型处理方法的技术要求的介绍

2.1DDC挤密法的施工技术分析

DDC挤密法是结合孔内深层的强夯施工原理,采取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多次注入孔内,之后夯实成桩,在通过了对此锤击后,桩径将逐渐增大,进而形成复合地基。将湿陷性的黄土打孔结构进行改善是制定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将地基土的湿陷性质消除后,可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进而降低形变。通常DDC灰土挤密桩的承载力为普通地基的数倍,且较天然地基的深度大8米至30米不等,因此这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但应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法有较强的限制条件,主要适应于湿陷性的黄土地,若非黄土地区,那么取得的效果也有限[2]。

2.2IFCO固结法的施工技术分析

IFCO固结法主要运用于排水及加压等系统的施工中,通常排水系统使用的是纵向砂墙,因此具有扩大排水量及固结速度快的优势;之后加压系统凭借真空压力,将堆载时间减少。而真空面处于砂墙的底端,使+水的渗透方向与重力方向保持一致,进而可加快固结速率。在这两个系统共同应用下,可有效的缩短工期,也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3粉煤灰吹填法的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粉煤灰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进而在吹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中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使吹填土的固结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也能降低加固成本,使土的固结性质得到改善,并可进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2.4人工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

人工成孔灌注桩主要运用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工程中,较多运用在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建设中。人工成孔灌注桩在房屋建筑项目中属于重要的设计要素,通常将桩径控制在1000左右,并结合施工设计及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工程的施工。人工成孔灌注桩由六个部分组成,即基础轴线布设、挖桩、勘探、检查坑槽、下放钢筋笼以及混凝土的浇灌等。

2.5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

沉管灌注桩通常运用在中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且大多运用在软土地基的施工。沉管灌注桩进行施工时应先击打设备使设备振动,在将混凝土桩尖与桩靴钢管沉埋在土石当中,进而使桩靴钢管与混凝土桩尖相互作用,形成桩基初孔。在完成这些步骤后,便进行钢筋骨架的混凝土灌注施工,应注意将钢筋骨架置于混凝土中间,之后将钢筋套管撤出,利用套管的振动,使混凝土得到压实,最后灌注桩成形[3]。

2.6灰土挤密的施工技术分析

灰土挤密技术主要是将孔内深层进行夯实的措施进行施工,施工方法以冲击成孔与沉管成孔两种方式为主,结合夯锤的分层方法对中空分层处进行灰土夯实操作,进而使桩径在不断的反复夯击中得到扩大,并使桩间与土壤形成复合地基。使湿陷性土地的打孔结构形成复合地基加强整体稳固性,具有重要的加固的效果,这样是将土地的变形能力进行限制,进而使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消除了土地的湿度。

2.7水泥土搅拌的施工技术分析

水泥浆液的搅拌方法主要有粉体喷搅拌法及深层搅拌法两种。其中以深层搅拌法使用更为广泛,其处理的地基深度一般不大于10米,深层搅拌法的应用是的基本原理是将地基中的水泥窑与土壤通过搅拌机进行充分的拌合,使水泥等固化剂在地基中能够与一些软土进行结合,进行形成一个整块,之后再置入水泥使其在基础中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坚硬的墙体或者形成一排坚固的水泥土桩,这些墙体都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若在进行地质勘查时,检测出地基中的水含量低于30%或大于75%,地下水的pH值显酸性时,该方法则不适合使用,对地基的处理效果有限。采取连续性的搭接水泥搅拌桩可将其视为是对基坑进行止水的措施,但这将影响其的搅拌能力。如,地基的承载能力若超过140兆帕,且为粘土地基的情况,这类技术的应用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强制施工的话,在实际施工中也将存在一定的难度[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建筑工程大国,在建筑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经验,具备相当的地基处理技巧。我国的房屋建筑技术水平较高,在世界性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环境也发生着变化,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地基处理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处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究,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谋取新的地基处理方法,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常久.分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2,29:43.

[2]赵桂琴.浅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9:78-79.

[3]罗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70-171.

[4]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25-26.

上一篇:浅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浅谈工业用水水质分析及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