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上的转身

时间:2022-06-09 06:44:28

他是出鞘宝刀,年过六旬,青光依然,在执掌招商银行期内大刀阔斧、锐意进取;他是浪尖上的舞者,在中国银行业的风口浪尖上,再次试水转身,以招商银行为“先锋舰”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潮流……

他就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谈及多年持续领先同行的秘诀,他微然一笑,“我一直在思考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任何一个产品、一项服务都可以被同业效仿追赶超越,因此必须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力求比别人‘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现在我认为,招行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

宝刀出鞘 再掌招行

1999年开始执掌招行,现年61岁的马蔚华将再干3年。6月23日,招商银行举行董事会换届,马蔚华再任行长。上任当日,招行股东大会通过了《招商银行资本管理中期规划》。根据该规划,招行计划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将使该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12%的目标区间,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

从23年前偏居深圳蛇口一隅、只有1亿资本金的区域性小银行,发展到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总资产达到2.199万亿元的明星商业银行,招行一直在走差异化之路。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银行业内,又将如何保持招商银行迅速发展的势头,如何在任期内实现规划目标?马蔚华再掌招行,便面临如此挑战。因此,他将如何应对,引领招行持续发展,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谜。

“二次转型!”这是他面对众多质疑,给出的答案。

二次转型的目的是打破招行以往简单地抢规模、夺市场的发展模式,对招行进行一系列管理与运营模式的革新,目标是降低资本消耗、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以及更高的收益率。他强调,这个自去年年中就提出来的新战略,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是关乎招行生死存亡的变革。

“我们要跟其他银行做同样的事,就没我们什么事了,因为哪个银行都比我们大,我必须另走一条道。”马蔚华坦言,靠创新成长起来的招商银行,不仅把创新当作发展的条件,也是生存的条件。

2004年,马蔚华发起招行的“一次转型”。依靠业务创新,招商银行进入了其发展的高峰期。借力互联网和资本市场,招行成功完成了向零售银行的转型,也实现了从规模到利润的急速飞跃,从国内众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渗透,带来了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和业务的不断同质化,整个银行业逐渐从超额利润走向平均化利润。国有银行和后起的中小银行也都瞄上了“零售业务”这块蛋糕,招行原有的优势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对招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2009年年中的时候达到顶峰,其净利润由大幅正增长变为负增长。面临着复杂局面,马蔚华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之后,祭出了“二次转型”的大旗。

让马蔚华较为欣慰的是,7月7日,招商银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其中期业绩预增公告称,该行2010年上半年合并财务报表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超过人民币124亿元。

最困难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随着央行收紧流动性,净息差逐步回升,招行的收益水平正在重回正轨。然而,早已市场化的银行业,如今想要以“一招鲜”的创新实现遥遥领先几无可能。

生死关口 二次转型

在深圳市深南大道招商银行总部大厦一层营业大厅的书报架上,除了摆放着介绍各种业务的小册子,还有一本叫做《招银文化》的内部刊物格外显眼,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招行行长马蔚华与其各分行行长对于招行“二次转型”实践过程的探讨。

马蔚华把七年前招行的“一次转型”称作优化结构,而现在的“二次转型”则是为了提升效益、节约成本。“这是招行的又一个关口,这一关甚至比第一次转型还要难,还重要。”

二次转型难就难在招行上下必须摆脱以前单纯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难就难在以前过于追求风险控制而忽视利润的传统思维。马蔚华说,二次转型是在第一次转型基础上的延续。

如今,和第一次转型的背景相比,招行面临的大环境变了。首先是《新巴塞尔协议》出台之后,对资本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除了资本金,《新巴塞尔协议》还规定不仅要将信用风险记入成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也都要量化之后计入成本,加上金融危机也限制了银行对于补充资本金的需求,招行的资本消耗将会越来越大。

为了降低资本消耗,今年4月,招行推出了以资源整合、统一平台为主旨的“i理财”互动网银平台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通过这个平台,客户不仅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产品,而且还能与不同的客户互相交流与表达诉求。

除了资本消耗以外,招行也加大了对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管理力度。通过一系列风险评估方法,招商银行不仅在定价上找回了主动权,而且还摸索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向中等企业信贷等一系列批发业务的新道路。

在浪尖上寻找出路

“去年,花旗的副主席问我,招行在信用卡方面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坦率地告诉他,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没跟你合作。”让马蔚华引以为豪的是,招行走出了中国银行业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招行23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股东招商局几乎未变。作为中国第一家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一直都在招商局的支持下“自力更生”。他表示:“招商银行国际化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带来机遇,但是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国际化过程中将更多面临的是挑战,因此,还需立足本地市场,在逐渐参与国际化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

马蔚华始终对引入战略投资者无动于衷,先后拒绝了三个美国大银行家的示好,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花旗银行、外资私人银行以及美国联合银行。

在国内不少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跨国经营的大背景下,马蔚华没有接受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橄榄枝,而是选择了直接“试水”――2008年,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开业,同时收购了永隆银行。

招行整合永隆银行,能成功吗?马蔚华底气较足,不管是两家银行的文化、成长空间,还是两家银行的互补程度,都是有利于整合的。今年一季度,永隆银行税后利润同比增幅达到38%,也高于香港同业。

马蔚华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关于政府融资平台的情况,他更语出直接,“对于政府融资平台,不是不能做,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银监会的规定,掌握好标准和风险尺度。在别人都不做的时候,招行不会绕着走,不会完全不做,现在有些项目还是有机会。在全部都跟风去做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他认为关键是理性把握好标准,跟据实际风险,保持灵活多样的政策。

不知不觉采访已至尾声,记者发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马蔚华精神矍铄,出语坦诚,当问及如何评价这些年在招行的工作时,他更是以质朴的话语道出此中玄机:

“我是招行的一员,一个行长就应该承担行长的责任,如何考虑战略、文化、制度、人,这也是行长的压力所在。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也感谢我们的股东,特别是我们的董事长秦晓,他们配合得非常好,也感谢监管当局,这些离开一条都不行。”

“我就是个职业经理人,我不是股东,包括当董事长、当老板,都不是我的事儿。你用我,我就好好打工干活儿。”

最后,我们也祝愿他带领招行顺利完成“二次转型”,创造出下一个更令从惊叹的奇迹。

先锋对话

低资本消耗下追求最高回报率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招行的二次转型将成为该行下阶段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不过,二次转型的观念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比一次转型更重要更难。他希望通过二次转型,使得“低资本消耗下追求最高回报率”的理念能最终成为招行企业文化,在三到五年内取得成效。

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低

《金融理财》:您如何看待招行具有优势的零售业务?

马蔚华:招行的一次转型从2004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就明确提出加快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步伐,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多年来,招行的零售业务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目前,招行的零售业务已形成了一个体系,而不是一招一式、一将一卒。只要我们的产品能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客户就能相对忠诚。

《金融理财》:经济危机让银行经营业绩普遍受到了影响,去年招行净利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有观点认为,中国银行业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马蔚华:中国银行业过去的高增长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即我国利差水平在全球来看是比较高的。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银行竞争的加剧,利差会逐渐收窄。去年招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是因为招行活期存款占比多、零售业务比重大等资产结构决定的。不能用净利润这一个指标来判断银行经营的好坏,而一定要放在宏观背景下客观看待。

《金融理财》:随着欧债危机出现,外界纷纷担忧经济的二次探底。您认为宏观经济的形势会怎么样?对招行的经营又会有什么影响?

马蔚华: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有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影响,对我国的出口也有影响。但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只是局部矛盾,不太会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

此次欧债危机反而给中国带来了好机会,让人民币升值压力得以缓解,让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有了余地。根据5月份数据,CPI继续上行,我国已进入负利率阶段,但同时工业生产也在放缓,让加息预期得以缓解。只要不降息,我们的净息差都不会再收窄。自去年5月,净息差已经见底,并从去年8月开始逐渐回升。招行净利润也已经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上升。

二次转型任务艰巨

《金融理财》:去年底招行提出了二次转型,目前已过了半年,能否总结一下阶段性成果?

马蔚华:追求发展规模、追求发展速度的观念在行业是根深蒂固的。二次转型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还有一个过程。而且,在中国不能用一个政策、一个原则涵盖全国。所以,转型的问题很复杂,还要求我们在机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给二次转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希望冒进。

《金融理财》:招行多年来持续领先同业的秘诀是什么?

马蔚华:我一直在思考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任何一个产品一项服务都可以被同业效仿、追赶、超越,因此必须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力求比别人“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

现在我认为,招行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招行出生没有背景,如果产品不比别人强很多,服务不比别人好很多,是没有客户愿意来的。于是,招行把创新当作生存发展的条件,并成为基因。

《金融理财》:下一阶段招行的增长动力将来自于哪里?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马蔚华:简单来说,招行的一次转型叫优化结构,二次转型叫提升效率、节约资本。随着银行受到的资本约束越来越严,定价必然走向市场化,好企业将来可能更多采取直接融资,这些都要求一家真正优秀的银行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所以招行在成功完成一次转型的基础上,又率先提出了二次转型。其实质就是降低资本消耗提升回报率,最终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经营方式、走向国际化。这一关甚至比第一关还要难还要重要。我们要把二次转型的目标变成招行的文化理念,完成后招行的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通过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就能一鸣惊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下一阶段,银行业在财富管理、支付革命等领域将竞争激烈。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永远是你能否满足客户需求,谁能敏锐感觉到社会经济对银行的需求,谁就能有领先的服务和产品。

上一篇:谁主导了房地产市场定价 下一篇:不顺的时候要想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