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时间:2022-06-09 05:04:56

立足早,扎根深

今年是快递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自UPS收购TNT以来,原四大快递公司变成了三大,原来的四方麻将桌变成了三人“斗地主”,而鲸吞TNT的UPS更像那个手握好牌的“地主”。接着,联邦快递(FedEx)掀起了一连串的收购行动,血拼到底的决心坚定不移。相比而言,DHL的紧急行动并不多。

环顾全球快递市场,你很难比较出这三家快递巨头孰优孰劣。作为美国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在美国乃至北美有无可比拟的网络,而来自德国的DHL则盘踞欧洲。因此,发展迅速的亚太市场似乎成为了决胜的关键,而中国更是成为了快递市场的香饽饽。相比而言,DHL在中国快递市场可谓立足最早,扎根最深。

1998年7月,香港机场从市区迁到西南角一个名为赤腊角的岛屿上,原拥挤不堪的香港机场从此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DHL更是早早地将这种想象转化为行动。2000年,DHL亚太枢纽中心正式从马尼拉搬到香港,该中心首期面积为6000平米,每天处理140个航班的货物。

背靠快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市场,DHL发现该转运中心将很快进入满载负荷,首期建设工程立马启动。总投资1亿美元,历时3年多的扩建工程于2004年8月正式落成揭幕。该中心共占地18200平方米,货仓面积14000平方米,每小时最大能处理20000个货件与15000个文件,配备了80个标准飞机箱分类的位置,2000平方米波子台(平台上布满了万向轮,可随意推动飞机箱与大型货件),超过2公里的输送线,与16个卸货平台。

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2006年7月,联邦快递宣布将在广州建设亚太转运中心,预计于2008年初建成投入运营。同年10月,DHL宣布,将增加投入1.1亿美元,扩建香港的中亚区枢纽中心。时年,DHL的首期扩建工程才刚落成14个月,原定2011年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整整提早了5年多!

二期扩建工程于2008年揭幕,总面积35000平方米,扩充了接近一倍,货仓面积31400平米,扩充了一倍多。在尺金寸土的香港,这种规模的货运中心是非常惊人的。该中心配备了180个标准飞机箱分类位置,5500平方米波子台,4公里输送线和34个卸货平台,所有数字均比一期工程翻了一翻。而更为重要的是,二期扩建工程后,该中心从传统的人手操作转向了自动化,成为了亚太区首个大型自动化快递分拣中心。

设备新,技术精

走进DHL香港的中亚区枢纽中心,机器的运转声音振奋人心。在这个巨大的两层仓库里,区域划分与人员分工非常清晰。

据敦豪空运(香港)有限公司运输作策划经理叶智勇先生介绍,一楼的操作区域主要集中在货物的收发,以输送线连接仓库各区。首先,货物进入该中心后,经验丰富的操作员会根据货物的形状重量尺寸,迅速判断该货物是否能放到输送线上。因为形状奇特的货件将不能固定在输送线上、过重(超过40公斤)的货件会对输送线造成损坏、过长过大的货件可能无法通过输送线的转弯区,所以要在进入输送系统前做好把关。对于无法自动处理的货件,只能采用人工配合其他手动设备进行操作,不过这部分货件的比例是相对比较少的,大部分的货件都会很顺利地进入自动分拣线。

在上了输送线后,货件与文件会被分开处理,进入不同的自动分拣线。

文件在前一个处理点是扎好袋送过来的。当这一个大袋子到达文件分拣线时,操作人员会打开这个大袋,将里面所有的文件倒出,传输到下游,由另一批操作人员将文件放入分拣系统。在放置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确保文件的条码向上,以保证顶上的众多扫描探头快速读取条码信息,然后将该文件准确送入分拣口。在这个巨大的分拣系统中,有超过500个分拣口,可同时分拣超过500个目的机场的货件。每个分拣口下面已经扎好了邮袋,并对应放好了贴有目的标签的扎带。只要某个分拣口的邮袋放满,对应分拣口的黄灯亮起,该分拣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操作人员会根据亮灯指示迅速到达对应分拣口,将操作完毕的邮袋推入分拣机中间的输送线送往发货区,然后更换新的邮袋,分拣口重新启动,另一批同样目的地的快件会再次下来。

货件则会被送到另一套分拣系统。与文件分拣不同的是,在货件放到输送线时,操作人员无需将条码固定于一个方向,而是可以随意放置,因为DHL设计了一个六维条码扫描装置。一般来说,条码的红外扫描器是固定在输送线上的,如果货件的条码在上方或两侧,扫描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条码在前进方向的前后面,扫描就比较困难了。但是,该装置利用了镜面反射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前后方的条码反射到旁边,扫描就变得容易了。那么,条码在箱子底部怎么办呢?这个装置故意地设置在两段输送线的连接处,下面刚好有一条缝隙,即使条码在底部经过也无所遁形。有了这个六维条码扫描神器,前端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意放置货箱的方向,运作效率大大提高。经过分拣线后,货件会送到打板区,由操作人员手工打板,这部分工作由于计算难度复杂,暂时还无法做到自动化操作。

在仓库的各个地方,我们还看到了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将航班顺序做好排列,显示具体的截止时间,以提醒操作人员应该优先处理哪些货件。通常,货件会比文件先截止操作,因为DHL要保证文件是最后送到飞机上的,这样到达目的地后,文件将是最早从飞机上拿出来的。

利用这套完备的自动化系统,DHL中亚区枢纽中心能在一个小时内处理40000个文件,35000个货件,而且实现了24小时无间断操作。

服务周,网络全

完美的服务不仅依靠精良的硬件设备,软性配套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完备的硬件离不开维护与监控,自动化设备固然好,但要是出了问题,这将是一个噩梦。DHL中亚区枢纽中心内设有品质控制中心,监控货件的进出,负责管理中心的日常运作,包括物料处理系统和资源分配等。该监控系统十分独特,能够在货件运送过程中主动追踪所有货件,监控人员会不停监察中心的运作,以适时进行检修和制定应变措施。此外,该品质监控中心透过由香港国际机场、航空公司、DHL海外枢纽和口岸设施及DHL客户服务中心等传送的实时信息,不断监察航空货运动态。

第二,快件进出口的速度离不开海关的支持。在该中心场内,设有24小时运作的香港海关验货场,方便迅速办理货件的清关手续。由于报关材料会于货件抵达该中心前就已送交海关,所以清关手续已预先办好了。据介绍,香港海关一般的抽检比例在5%左右,而这样的比例让香港驻场的海关人员忙碌不已。

第三,该中心配有先进的保安系统,包括X光仪器、出入监控系统、全场摄像头监控。整套保安系统获得了高科技资产保护协会(TAPA)颁发的A级证书,其内部摄像头数量也增加到了200个,并有保安人员24小时监控防范。

除了提升货量处理能力外,DHL在提高运力上也花了很多功夫。2002年,DHL与国泰航空共同投资华民航空(Air Hong Kong),该公司是香港唯一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主要提供固定及非固定货运服务,主要经营东南亚、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上海、北京、台北等亚太地区货运航线。2007年,DHL投资1.5亿美元收购美国Polar Air货运航空公司的49%股权,主要经营美洲货运航线。再加上DHL原有在欧洲的网点与实力,DHL立足亚洲通达全球的网络早已铺设完毕。

依靠这套系统与网络,DHL今年6月在香港特别推出“十时半特派”服务。DHL承诺将客户的货件于下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十时半前送达美国所有的主要商业中心,以回应其争分夺秒的付运需要。自今年3月起,把送往美国的收件截件时间延至晚上十时正。跨越半个地球,从收件到送达,仅仅需要半天时间,DHL的转运速度非常惊人!

上一篇:波音: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下一篇:“超级战舰”,香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