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

时间:2022-06-09 03:41:52

青岛市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

摘要 分析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青岛市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全量秸秆还田轮作技术模式的应用优势,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2年3作;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山东青岛

中图分类号 S513;S565.2;S5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66-02

1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在青岛市占有50%的面积,也是胶东半岛地区主要轮作模式之一。春花生面积长期保持在10万hm2左右,平均单产4 950 kg/hm2左右;小麦面积25.3万hm2左右,平均单产6 450 kg/hm2左右;玉米面积23.3万hm2左右,平均单产6 795 kg/hm2。

1.1 特殊气候对夏玉米—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由于冬季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缓慢的气候原因,胶东半岛地区的小麦如果播种时间较晚或播种量稍低,往往造成冬小麦冬前分蘖少,春季最大分蘖数减少,群体数量难以达到高产水平,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慢的原因,半岛地区的小麦成熟收获期较山东内地(济南)晚7 d左右,相应地拖后了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夏玉米一般在6月25日至7月5日进行播种。而农民为了尽快腾茬种植冬小麦,往往提前收获玉米,习惯收获玉米的时间为10月1—5日。按照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标准,玉米的生育期为出苗期至黑色层出现的天数。一般玉米播种后5~7 d达到出苗期,这样算来,胶东半岛地区从出苗到收获的天数为90 d,一般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早熟的品种也没有达到生理成熟(黑色层出现),玉米产量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推广面积较高的金海5号、丹玉86等晚熟的品种则产量受影响更大。因此,秋收和秋种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胶东半岛地区夏玉米—冬小麦1年2作的轮作制度。

1.2 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长期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养分及微量养分含量,对提高产量和作物品质有着明显的作用[1]。

2010年青岛种粮大县平度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多数玉米实现了机械化收获,同时做到秸秆全量还田,但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量较大,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造成土壤大孔隙较多,土壤与小麦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扎根不牢,根系架空;二是如果玉米收获时,秸秆含水量较低,还田耕作后,秸秆会大量吸收土壤的水分,造成小麦缺水;三是大量的玉米秸秆还田,造成了土壤碳氮比例失调,造成小麦苗期缺氮;四是次年春天,气温地温返升,秸秆腐熟过程中,大量吸收氮肥并释放热量,导致小麦出现弱苗或死苗现象,最终往往导致当季小麦严重减产。

2 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模式

平度市作为全国百强县,青岛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县,农业生产水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生产实际,在农民传统的2年3作的种植模式基础上,对部分技术进行了科学优化,增加了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晚收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模式。

2.1 夏玉米生产关键技术[2]

(1)品种选择。在夏玉米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十分关键。平度市夏玉米种植品种以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活秆成熟为佳,从而使玉米在收获时,一方面茎秆挺立,利于收获,减少损失;另一方面秸秆水分含量高,易于腐熟。

(2)播种与田间管理。小麦收获后,在6月中上旬抢墒进行玉米直播。若在播种期出现干旱气候,为保证玉米能够及时出苗,种后浇透水。苗期为促进秧苗生长健壮,防止贪青徒长,应科学管理水分。小喇叭口期,为降低田间杂草的生长量,保持田间湿润,进行秸秆覆盖。大喇叭口期至成熟,为促进玉米灌浆充足,提高产量,保证田间水分充足。

(3)适当晚收,提高产量。目前,农民为提早腾茬,常常进行早收,导致玉米在未达到最高产量时就已收获完毕,降低产量5%~10%。因此,为提高玉米产量,即在农民习惯收获时间7~10 d后进行收获,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为准。

(4)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10 cm,以免影响耕翻作业。及时采用深铧犁进行耕翻,深度不得低于20 cm。耕前撒施尿素120~150 kg/hm2,调节土壤碳氮比,加快秸秆腐熟转化,之后进入闲茬越冬期。经过冬季和较长时间的闲茬,利于玉米秸秆完成腐熟,同时还利于冻死越冬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对作物的危害。

2.2 春花生生产关键技术[3-4]

(1)地块准备。为使花生及时播种,于第2年4月中下旬温度适宜时,结合施底肥对闲茬越冬田进行旋耕、晒垡。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春花生生产可选用丰花育17号、花一号、花育19号等产量高、果仁大、出米率高的品种。然后用花生扶垄机进行扶垄和适时覆膜播种。播前为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2%的40%多菌灵或40%甲基异硫磷进行拌种。

(3)田间管理。为促进春花生萌发,苗期土壤要求湿润,为使秧苗生长健壮,要根据苗情控水炼苗;花针期花生需水最多,要及时观察田间土壤情况,保证土壤墒情较好;结荚期为防止花生徒长,造成倒伏和烂荚,要使土壤较干爽,通气良好,从而使花生产量、品质得到保证。

(4)收获与晾晒。根据花生的品种特点、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收获期,一般春花生适宜在播后135 d收获。为防止花生贮藏期间发生霉变,收获后晾晒到其含水量在15%以下。

2.3 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4]

(1)播种。前茬春花生收获早,这为小麦早播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冬小麦播种因播量减少成本降低,同时为冬前分蘖、培育壮苗奠定了基础。一般冬小麦半精量或精量播种在10月1—10日进行。

(2)施肥与管水。冬小麦生产将氮肥施用时间推后,即在土壤墒情较好时只施用拔节肥,不施用返青肥;为促进冬小麦成穗,提高粒重,保证产量的增加,将返青期或起身期浇水改为拔节期或拔节后浇水[5-6]。

(3)适期收获。一般于蜡熟末期,茎秆变黄、籽粒较为坚硬且接近品种固有色泽时收获为宜。把麦秸整理到地头或畦垄上,以防影响玉米播种,并准备用于玉米行间覆盖。

3 轮作技术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分析

该轮作技术模式实现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特别是解决了玉米大量秸秆还田影响小麦生产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了农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3.2 经济效益分析

小麦按半精量播种,可减少用种37.5 kg/hm2,减少投入180元/hm2;产量提高5%,增加收入580.5元/hm2。玉米晚收至少可提高产量5%,增加收入742.5元/hm2。由表1可知,传统1年2作方式,每年净收入为11 010元/hm2,2年3作2年净收入为25 821元/hm2,平均每年净收入为12 910.5元/hm2,比传统1年2作增加收入1 900.5元/hm2。

4 参考文献

[1] 王同朝,聂胜委,黄晓书,等.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2):672-677.

[2] 宋朝玉,王振华.胶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8(3):94-95.

[3] 朱利生,徐康焕.山东鲁南地区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8):117-118.

[4] 陈振德.现代农业种植技术[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5] 何守法.小麦和夏玉米一体化种植布局与技术经济效果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6] 屈会娟.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上一篇:苏北地区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稻茬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