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关注热点素材之寻求评价,记录感触

时间:2022-06-09 01:55:32

全面关注热点素材之寻求评价,记录感触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有新意才能打动读者,但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觉得事还是那些事,话还是那些话,写不出新意。那么,如何使文章写出新意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对一事件中的人和事,提炼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即在同样的事件上寻求新评价。做好这一点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一、多读多记,学会多角度地评价人物、事件

比如品评诸葛亮,一般人都会从“忠义、多智、淡泊、谨慎”的角度来写他,但有位同学却这样写道: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诸葛亮并非如大家所说的那么完美,他只不过比一般的谋士稍微高明一些罢了。

首先,诸葛亮的目光不够远大。他隐居隆中,看似是要选择贤明的圣主,但当刘备三顾茅庐后,他便投靠了刘备。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应当跟随曹操。曹操文武双全,又善于用人,是个成大事的人……

诸葛亮也不会用人。作为三军统帅,用人非常重要。诸葛亮明知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关羽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却让他守华容道。马谡是个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刘备也对诸葛亮交代过,不能重用马谡,但诸葛亮偏偏把守街亭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马谡,最终使蜀国失去了这一军事要地……

此外,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做法也不可取。这样做,精神可嘉,但要手下那么多的人干什么呀?只会使他们养成懒惰、事事依靠的心理,当出现问题时,只会请示,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诸葛亮自己也最终劳累而死,他死后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后来蜀国连打败仗,最终被魏国所灭。

作者以全新的角度从三方面否定了诸葛亮的神奇。人们都说刘备与诸葛亮是鱼水之交,但这位同学却说诸葛亮投错了主公;仅举两例就得出诸葛亮不会用人的结论。作者敢于质疑传统观点,文章因此获得了好评。

二、关注时事,学会从评论中积累评价方法

关注时事,多读报刊,多看新闻时政节目,了解新近发生了哪些事,了解当下的热点是什么,看人们如何评价时事。然后尝试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写作素材;用我们自己的思想去感受社会热点;用我们自己的笔触去抒写个人观点。文章自然就有了时代敏感性,充满了时代新鲜感,也较容易打动读者。

如《告别说谎时代――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一文中的片段:

小时候,去医院打针,妈妈会告诉我们,打针一点儿也不痛,结果我们被针扎得直嚷嚷,从此就害怕打针。如果爸爸妈妈事先坦白地告诉我们,打针会痛,但可以使身体很快康复,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再长大一点,爸妈带我们出去做客,主人拿出东西给我们吃,爸妈会先替我们拒绝,教我们说:“谢谢您,我不吃。”其实,我们心里却很想吃,但如果不这样说,就会被父母批评,认为我们不讲礼貌。

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讲述自己的理想,每个孩子都会说自己想当科学家、医生……假如有个孩子说要当农民时,大家一定会报之以奇怪的目光……

再来说说写作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在各式各样的作文里,我们都编织着一套套美丽的谎言:一写人就写他的品质如何高尚;一写景就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想为祖国作贡献;一写事就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的深刻道理”,因为这样的作文才会得到高分……

“其实,我们不想说谎!”每个同学都这样说。我们每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是家长、老师、社会在这张白纸上涂上了色彩!现在,全社会倡导诚信,要想每个人都真诚待人,首先就要告别谎言。对!就让我们大声呼吁:告别谎言!

这篇文章看似写的是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但作者抓住了很多人说谎话这一现象来反映父母、老师的虚伪和一些人道德良知的丧失,文章因此有了一种沉重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这篇文章获得了一致好评。

三、勤写随感,学会在生活中记录真情实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让你感动的事情,不立即记下来,过些时候就会遗忘。要学会及时记下使自己感动的细节和自己获得的深刻感悟,对当时的经历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把它们一一写下来,这是思考人生、自我发现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当时是一种感受,过段时间也许又会对记下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这时你便会感觉到自己当时的冲动与不成熟,并体验到成长的滋味。

如,有一篇写女生因和异性同学交往而受到父母猜疑和责骂的随笔,这样写道:

“说!小柯是谁?小小年纪就谈恋爱!”父亲望着一言不发的女孩,心里更焦躁了,毫无预兆地朝女孩脸上扇了一巴掌。

女孩没有躲避,那一记耳光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很疼。女孩俯下身捡起包裹走进自己的房间,将门反锁起来。

那一夜,父亲一直在抽烟,到凌晨三点多才睡去。没过多久,女孩偷偷地收拾好书包,朝学校跑去。女孩不愿再与父亲说半句话。

……

“零――”下晚自习了,女孩看见同学们一个个都离开了座位,班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她顺势拉开窗帘,抬头仰望,漆黑的天幕上竟有一轮皓月。月光如水,淡淡地笼罩着一切。

不知怎的,女孩猛地想起了父亲那犹如弦月的笑容。

“我是不是做错了?或许父亲只是过于关心我吧!是不是该向父亲解释一下呢?”成千上万个问题久久地盘桓于女孩的脑海中。

一个很美的弧度挂在了女孩的嘴角,女孩瞄了一眼手表,已经快到十点了。

出校门时,忽然一个身影出现在女孩面前。在昏黄的灯光下,那是一张再熟悉不过的脸,那是父亲。父亲似乎是匆匆忙忙地赶来的,那单薄的衣服与拖鞋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我……”女孩想把事情的原委解释清楚,不料被父亲打断。

“孩子,是爸爸不对,不该擅自拆开你的邮包,爸爸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了。不过,你也回家吧,不要让爸爸妈妈担惊受怕了,好吗?”父亲的话语中充满了恳求。

女孩的眼里噙着泪花。

经过这场风波,女孩似乎更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意了。

经常写随感,有利于同学们练思想,练眼力,练文笔;经常练笔,练得多了,思路开阔,语句通顺,写作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写随感也能帮助我们明确内心所想,理性地分析是非,有利于我们不断地进行反省、总结,从而提高自己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形成比较成熟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正确的评价。

留些宽容给自己取暖

王会茹

下午,天空依然阴沉沉的,暖气也像患了感冒似的,委靡不振。教室的窗户不知被谁打开了,我没好气地瞥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移到前座同学的后背上,恶狠狠地想:哼!我再也不会理你了。

事情还要从上午第四节课说起。

那节是自习,大家都在埋头对付数学难题。前座忽然扭过身来,要借我的尺子。我爽快地拿出了新买的尺子,递给了她。

过了不久,只听见前面“啪哒”一声轻响,我一抬头,发现前座同学两手撑着桌子,正伸长脖子从桌前往桌子下面看。不用问,准是东西掉地下了。她回头对我抱歉地笑了笑,我才明白,掉下去的是我的新尺子。要捡尺子最好站起来,走到前面去。

前座同学的体积在狭窄的座位上可以算得上是庞大,只见她动了动,好像要站起来,结果却只是将屁股挪动了一下,却把脚使劲儿往前伸着。当她慢慢地往回拖脚的时候,伴随着轻轻的“刺刺”声,我立刻明白了,她在用脚往回勾尺子!可惜腿不够长,她只好用脚踩着尺子往回拖。我欲阻止,可一个“哎”字还没说出口,尺子已经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来到了她的座位底下。我的心一沉:坏了,尺子肯定遭殃了。

待到尺子回到我手里,一看,跟借出去时的崭新模样相比,那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看着我的尺子身上的道道划痕,我真正体会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科学道理。

我刚刚解出一道难题的喜悦心情被尺子的惨相一下子破坏殆尽。我想我的脸就像窗外的天空,阴沉沉、冷冰冰的。我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这是我刚买的新尺子!”她本来的歉意表情消失了:“不就是一把尺子吗,我又不是故意的!”

我俩没再说话,直到现在。

天似乎要下雪了,冷风从窗外冲进来,冻得人瑟瑟发抖。“该死,谁把窗户打开了?”我闷闷不乐地站起来,准备去关窗户。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身后传来两个同学的对话。我回头,看到两张欢快的笑脸。她们手拉着手,走出了教室。

我心中突然一亮,“你又不是故意的!”是啊,为了一把尺子弄得不愉快,值得吗?她还是我的好朋友呢。也许她真的不是故意的!

我回到座位上,准备为上午的事向她道歉,她不在。我接了一杯热水放在她桌子上,写了一张字条,压在水杯下面。

她看到热水后会高兴吗?她看到字条后会与我和好吗?

我关上窗户,感到暖气似乎也睡醒了,教室里渐渐地暖和了起来。

寒冷的天气不能冷却人际关系,何不留一些宽容给自己取暖呢?

点评:1.中心突出。本文选取“宽容”作为主题,很有时代气息。2.以小见大。本文所选材料事件很小,这样的事情可能天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可作者却用它来反映了一个大主题:宽容可以使人感到温暖。3.观察细致。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作者叙述得如此生动,这得益于作者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4.巧妙借用。文中借用了物理学的一些知识来描述故事,使文章具有了幽默的意味。可见,任何学科知识都可以迁移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经验介绍:对平淡的生活小事多角度观察与思考,能加深我们的感悟,使写出来的文章带有思辨性,使文章立意显得更深远。

假如你是下面这段文字中的“我”,请结合你平时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进入中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开始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同学们对我的赞扬多起来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上一篇:回顾挖掘课本素材之主题归类,巩固记忆 下一篇:全面关注热点素材之关注新闻,追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