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时间:2022-06-09 12:08:00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28-02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罕见的副神经节瘤,多属良性,诊断较困难,笔者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3例,旨在探讨其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文报告颈动脉体瘤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5-57岁,皆因颈部触及无通行包块而就诊,其中双侧1例,单侧2例。

采用Acuson-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8-12MHZ。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对颈部包块进行纵横切扫查,探察超声表现、大小及位置,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血供和血流频谱状态以及与颈部血管的关系,并记录肿块内部血流速度及参数。

结果

3例颈动脉体瘤2例为单发,1例为双侧。二维超声表现:颈总动脉分叉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大小为2.5cm-5.6cm,边界清晰,形体不规整或呈分叶状,无完整包膜,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将颈内动脉推向后侧方,颈外动脉推向前内方,使颈总动脉分叉处夹角增大。彩色多普勒显示: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呈树枝状。脉冲多普勒为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为30cm-70cm/s,阻力指数为0.36-0.65。本组3例4个肿瘤病理检查均为良性肿瘤。

讨论

1 颈动脉体瘤的组织学:正常颈动脉体是一个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平均体积为6mmx4mmx2mm左右,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外鞘内,其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血流通过咽后或舌静脉回流。颈动脉体瘤是由颈动脉体增生衍变而来,属化学感受器瘤。病理以良性多见,但也可以变恶性,文献报道恶变率为5-10%。组织学检查难以鉴别其良恶性。颈动脉体瘤的病理形态与其生物学行为不一定平行。形态学上分化良好的亦可发生转移,远处转移以局部切除后复发被视为其恶性特征,尤其是转移到淋巴结核肺。

2 颈动脉体瘤的分型:按形态分为两型;局限型,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包裹型,较多见。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围绕颈动脉生长,并将血管包绕,但不影响颈动脉的中膜和内膜,肿瘤大多无明显包膜,质地中等,有丰富的滋养血管,生长缓慢。

3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检查。二维超声表现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边缘清晰的不均质性低回声肿块,伴有颈总动脉分叉处夹角增大,包绕或挤压颈动脉,但不侵犯颈动脉壁,彩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有丰富血流信号,呈树枝状或网状,脉冲多普勒呈低阻型,。彩色多普勒对诊断颈动脉体瘤具有无创、安全、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有利于同颈部其它包块如颈部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腮腺肿瘤鉴别,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等超声医学第三版 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2] 王文平等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5):290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宁片含量的研究 下一篇:老年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相关发生因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