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甚于爱己

时间:2022-06-08 01:13:08

灰姑娘

节假日,带着儿女看上一出儿童剧,来个亲于互动,已成为如今许多年轻家庭的时尚生活。在儿童剧中,木偶的表现方式一向有着先天的优势――穿毛绒衫的真人儿童剧固然引人,但小巧可爱的木偶显然更对孩子们的胃口。

木偶剧《灰姑娘》的导演处理,打破了传统舞台样式,开辟了全新的舞台空间。以前,杖头木偶在表演时往往要加一道高达1.70米的挡片,用来遮住操纵木偶的演员。而这次的《灰姑娘》,则撤去了这一道挡片,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式的舞台,令小观众耳目一新。小木偶略带生涩的表情,夸张的形体,趣怪的动作,和套上面具的木偶演员们一起亮相于舞台,进行卡通表演。

尽管如此,活泼的提线木偶依然是全剧的核心。那只叫萨姆的提线木偶, 串起了整个故事的线索,这是一条穿着粉红背心的小狗,一动起来就吸引了所有小观众的注意。最精彩的一幕要属“灰姑娘的梦”这场戏了,它被巧妙地安排在深夜的树林里,纯黑的背景将木偶演员全部隐去,闪光的月亮被用作移动挡片,烘托出灰姑娘和萨姆等几个荧光小木偶,给人以似真似幻的美妙感觉。

其实,人偶同台已不是木偶剧表演的新鲜样式了,不过《灰姑娘》在此基础上又花了不少功夫。虽然观众看到的几乎都是演员的表演,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成为木偶表演工具的一部分,并没有喧宾夺主地抢走木偶的主角地位。

王子还是那个王子,公主还是那个公主,《灰姑娘》想要告诉观众的,还是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王子和灰姑娘的感情是有基础的,是灰姑娘的善良感动了王子,王子则以他的热情打动了灰姑娘。他们的爱情是超越于地位、容貌的,是真正的心的融合。

中国家长们大多希望孩子观剧以后,多少能受到一些教育。这样的心意固然值得肯定,但说实话,效果并不见得怎样。五六岁是一个简单概念和模糊认知的年龄段,对孩子们来说,后母是坏的,灰姑娘是好的,理由仅仅是后母害了灰姑娘。开明的父母如果能说一句“只要孩子看了戏开心就够了”的话,那就算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永远的雪梅

在江苏省金坛市一名小学教师的追悼会上,出现了万人送别的场面。是什么力量感动了这么多乡亲?是爱,是殷雪梅老师无私的爱。根据殷雪梅真实故事创作的儿童剧《永远的雪梅》,通过展现她短暂人生中的几个片段,赞扬了她爱人甚于爱己的高尚品格。

张东平在报上看到殷雪梅的事迹后,马上产生了将其改编为一出舞台剧的想法。一个多月后,他完成了剧本。创作初期,他和导演在殷雪梅的小学、在殷雪梅的家庭、在殷雪梅牺牲的马路边,仔细追寻着她的思想和行为的踪迹,力求在剧作中真实再现这位平民英雄的点点滴滴。创作过程中,编导被殷雪梅的言行深深感动:“我们与她的家人、同事、学生交流越多,就越被感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英雄人物,但这样的平民英雄却不多见,我们感动于她的朴实无华和真实的爱。”

要写现实人物和事件,必须把握好人物的主要方面,找准切入点。导演王又乐感到,殷老师的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从小懂得爱。“因此,爱就成了全剧思想的贯穿线。”剧组以此为出发点选取生活事例,以此来教育学生从小懂得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国,爱事业……

《永远的雪梅》从去年九月份公演以来,至今已演了两百多场,所到之处,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江苏、上海的观众,许多人热泪盈眶,就连工作人员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他们纷纷表示,殷老师的思想和人生道路,使我们接受了一次纯洁无瑕的爱的洗礼。

上一篇:山河依旧情难逝 下一篇:她潇洒而坚定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