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水质检测净化及处理措施

时间:2022-06-08 11:24:36

自来水水质检测净化及处理措施

摘要:水质处理是供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关系到居民饮用水的清洁状况,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供水部门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先进的工作技术,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就此,本文对简要介绍自来水水质常规处理方法及净化工艺,并提出几点加强水质安全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自来水 水质处理 常规检测净化

中图分类号:S959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自来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之一。安全的自来水要进入寻常百姓家,需要经过自来水厂水源取水、水质管理和二氧化氯药品管理、供水系统管理、生产区安全管理等环节。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用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就必须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

1 自来水水质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

1.1水源污染。据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1.2出厂水质是决定自来水水质的主要因素。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处理工艺来处理自来水。处理的过程中,监控不严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出厂水浊度偏高,出水浊度高代表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同时微生物指标也随之高,消毒过程中氯同有机物、腐殖物相结合会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有机致癌物。

1.3二次污染严重。出厂水尽管符合卫生保准,但很多因素导致自来水的二次污染。自来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输水管道腐蚀、结垢。②附属设施和管道的施工等因素影响。③管道是枝状管网,在管道末端用户用水量少,水在管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余氯耗尽,细菌滋生和沉积物积累,形成死水,导致污染。

2 自来水水质常规处理方法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常规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在常规处理工艺中,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伤称矾花),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最后成为污泥排除。也可以在澄清池中同时完成混凝和沉淀过程。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加石英砂、白煤等)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一般用液氮)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病原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无机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离子和少量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地表水经过常规处理工艺后,出厂水的浑浊度可以降到1NTU以下(运行良好的水厂,出厂水浑浊度可在0.3NTU以下)。对于未受到污染的水源水,常规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可以满足对健康的要求。

在原水浑浊度较低(一般在100度以下)、不受工业废水污染且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省去混凝沉淀(或澄清)构筑物,而是采用双层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相反,当原水浑浊度高或含砂量大时,应在水厂进水u处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再进行常规处理。而在水源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时,可在砂滤池后再增设生物活性炭滤池。特殊水质需经过特殊处理。地下水一般无需经过常规处理,由泵提升后只经消毒即可作为饮用水,但如含有一定浓度的铁、锰、氟等时,必须有专门的除铁、除锰和除氟处理设施。又如原水硬度过高时,须将硬水加以软化,台盐量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除盐和咸水淡化等处理。

目前水厂饮用水处理主要采用常规处理,即投药、混合、絮凝、沉淀、澄清或气浮、过滤和消毒的工艺流程。常规处理工艺目前仍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水厂所采用,在我国约95%以上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都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3 自来水净化工艺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水质处理工艺如下: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

这种工艺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混凝反应处理。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水处理剂,使其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目前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原水从网格反应池进入斜管沉淀池,水流入沉淀区后,水中相对较大的颗粒团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会附着并最终沉淀到斜板底层,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水质将得到大大改善。沉淀下的各种杂质将由排泥车定期清理走,沉淀池将始终被保持在清洁的状态中。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3)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经消毒处理的自来水会被贮存在清水池,在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后,洁净的自来水将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为了保障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供水厂根据管网分布、使用人口分布等情况,选取合理的管网点,每日对管网点进行水质抽查;同时,配合水务公司管网管理部门,对管道末梢进行定期冲洗,杜绝细菌滋生造成二次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净化过程比较简单,可省去混凝、沉淀和过滤,直接加氯消毒即可。

4 做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工作的措施

4.1加强水质处理管理,做好日常常规检测

在取水点、取水井点100m范围内严禁堆放垃圾及有害物质,严禁修建有害、有毒的厂矿企业。公司取水点设有防护标志,井口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取水井点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或人为造成水质污染情况,立即暂停取水,同时启动备用井点,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门、市政府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待水质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4.2加强输配水管网的冲洗消毒

新运行管网在投入使用前要彻底冲洗消毒,抢修管线结束后在送水前也要冲洗。另外为全面掌握水质状况,在供水水源、水厂和配水管网上都设立有水质采样控制点,按照国家规定采样化验频次进行分析化验。同时,对水厂出水水质区别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水质管理考核,对地下水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等4大类35项指标进行细致的监测确保合格,对地表水则要求水质混浊度在1度以下,出厂余氯在0.4mg/L~0.7mg/L,这都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5 结语

自来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关系到居民饮用水的清洁状况,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自来水的安全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诉求,供水部门必须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让自来水供应成为人们最放心的工程。

上一篇:松树台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下一篇:后焊不起车状态下YHG―500Q型厢式焊轨车施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