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初中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08 10:54:31

浅述初中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实验也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的标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也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应用不同形式,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实效性就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目前中学物理课实验教学的手段也日益先进,实验手段的优化在物理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教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搞好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呢?这里,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事实证明,学生对物理的迷恋,往往从兴趣开始。有兴趣产生动机,有动机走向成功,从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现象最形象、最清楚地叙述,也无法代替学生对实物和现象的直接观察。鲜明生动的实验,如同观看魔术师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它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能启发学生观察、分析、研究,并自己作出结论,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很好表现。如讲到水沸腾实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冒出气泡的大小,思考为什么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大,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以此来指导演示实验,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特征和规律性概括。掌握知识,思维是基础。发展思维的过程就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在其过程中,感性材料越丰实,思维就越广阔。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教学,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思维,使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些感性材料,并使之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创造性的核心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其思维特征应该是从思维的发散到思维的集中,应先培养学生求同,求异两种思维能力中,偏重于后者的思维能力,因此建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变化各种实验因素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煅炼。比如在设计分组实验探究时,让学生用不一样的器材去完成一个相同的实验;或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或让学生完成同一实验目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收集实验数据;或让学生运用同样的器材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或让……这许多的变化能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深地熟悉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大大地提高。

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感官协调能力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特征。在物理教学中,搞好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有效的就是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来完成。一般来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必须使学生做到“六动”。一是动眼,观察现象。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这是完成实验的前提。二是动手,具体操作。实验操作应明确要求、确定目标、合理分工、科学操作,不能盲目动手操作,这是完成实验的基础。三是动笔,记录数据。数据是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数据记录员用心观察、准确记录、实事求是,不能随意编造数据,这是完成实验的依据。四是动耳,听取信息。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实验中要认真听取同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完成实验的保障。五是动脑,分析思考。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验结论的合理性以及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这是完成实验的目的。六是动口,表述讨论。表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实验中不同的见解,讨论实验中误差存在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等,这是完成实验的手段。而如果,学生在实验中真正做到了“六动”,那么,其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二、借助实验教学,抓好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物理技能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并利用各种途径,抓好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物理实验中,这句话可以变通为“百看不如一练”。这里的“看”指的是教师演示;“练”指的是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现行物理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都可变为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讲到压力和压强这节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把铅笔削尖,先用一端对准铅笔压一下,再调过来用末梢的一端在同一部位用同样大小的力压一下,这样一压,就使学生体会到两次都有明显不同的感觉。最后由教师告诉学生,压力对作用面的受力结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认真指导学生搞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较多地参与实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里进行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各种物理现象、验证物理原理、认识物理规律,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认识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类型及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有:第一、验证性实验,能通过实验验证书中的有关定律,从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第二,研究性实验,能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创造性实验,能指导学生用已知的理论作指导,在实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指导学生利用课外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课外实验活动,它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地进行的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会发展创造。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测焦距”时,课内无法使太阳光照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无法获得感性认识,而课后指导学生做课外实验活动可克服这一缺点,从中既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科学地搞好实验评价

实验评价,是衡量学生实验结果好坏的有效方式,又是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地开展实验评价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搞好实验评价工作,必须搞好这样几个环节:第一、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评价体系,确保实验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切实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现实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试验评价的多样化、科学化;第三、要建立好实验档案的整理和保存机制,对学生每次实验完成情况,认真进行专项记录,为今后实验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第四、要建立实验评价中的奖励机制,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奖励,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实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学环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素质。

上一篇:生物质电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 下一篇:简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