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时间:2022-06-08 09:33:34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数人认为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计算和证明,其实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能赋予人创造性,所以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而且要从数学活动变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而且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仅仅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刻画数学或生硬地背诵数学语言是不行的。

人类生活与数学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人类社会离开了数学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题目”,而是要让学生去认识数学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创造性地去学习数学。

二、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改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让学生当“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书橱”,而应是教他们如何去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意义的交流实例。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指引学生动手、动脑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来收集材料,获得经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逐渐建构起比较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2.注重学生是否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操作实验等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和情境。

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获取知识的效果更佳。如,七年级上册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七巧板”等内容就宜采用此种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完成“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只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师应指引学生带有目的性、任务性去探索,使他们有所得、有所获。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产生的,分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了课堂氛围,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指明了我国数学教学的前进方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被淘汰,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广大教学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努力探索。

上一篇:中职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拼图与勾股定理”探究活动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