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抱团”治“濑溪”

时间:2022-06-08 02:19:39

联合防治,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生态环保没有区域边界,要推动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特别要按照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廊道”的要求,重点完善我市与周边省份的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保护好三峡库区水安全。

(摘自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日,吃过早饭,家住荣昌县滨河路的徐国石提着一副鱼竿,慢悠悠地走出家门。

穿过一条马路,就是被荣昌县人誉为“母亲河”的濑溪河。

濑溪河发源于大足区,流经大足、荣昌和四川省泸县。

一上午,他一无所获,却并不气恼。

“就是喜欢看水,重要的是,现在水质变好了。”徐国石感慨。

就在几年前,濑溪河还让徐国石掩鼻绕走。

几十公里之外,大足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广洪也深深感叹:“一朝绿水,十年抱团之功啊。”

各弹各调

提起濑溪河,曾广洪的眼神显得特别柔和。

“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喝着濑溪河水长大。

“濑溪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曾广洪说。

而不知从何时起,曾广洪发现“母亲河”的面貌渐渐模糊起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濑溪河开始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大量工业废水、养殖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其中。

“臭气熏天,满是垃圾,不知道政府都在干嘛。”那时,徐国石家不敢打开窗户。

“为了让河水变清澈,我们一直在尽力,但效果寥寥。”荣昌县环保局环境综合管理科科长于海道很是无奈。

濑溪河荣昌段长51.5公里,属于濑溪河中游。

“上游的我们管不了,下游的也经常过来抱怨我们。”于海道说。

从2004年开始,荣昌县政府就将濑溪河治理提上议事日程。

与此同时,大足、泸县也在努力大力整治濑溪河。

但鉴于沿河利益考虑,各方在濑溪河治理上“时紧时松”,河水时而清澈,时而浑浊,反反复复。

对此,荣昌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屈贵平一语中的:“河水是流动的,各弹各调,效果自然好不了。”

“穷则思变”,一个计划悄然酝酿。

联合防治

2005年的一天,大足县政协和荣昌县政协同时收到一份倡议书。

倡议书来自泸县:建议三县联合防治,还濑溪河一溪清水。

这是一份等了许久的倡议书。

“同饮一河水,我们三地就是三个兄弟姊妹,理应抱团发展。”于海道说。

大足、荣昌立刻响应。

2005年10月,由三县政协联合发起的第一次“保护濑溪河生态环境助推会”召开。

会上,三县表示:联合防治,共推共进,风雨同舟,携手前行。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协同治理。”大足区(2011年10月撤县设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兰华海说。

首先是步调一致。

“对于污染严重的化工、皮革、印染、造纸等项目,三地一律实行最严审批。”兰华海说。

其次是联合监管。

“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联合考察组定期进行巡查,督促并检查各区县完成情况。”兰华海说。

第三是协调利益。

“在尊重各方利益基础上,在重点治理领域达成一致协议,并互相监督。”兰华海说。

“抱成团”的三地,很快掀起了濑溪河流域治理的高潮――

大足下重拳整治沿河电镀业、酸洗业。

荣昌加强沿河农村畜牧业、养殖业整治。

泸县对沿河100余家酒类企业进行集中整治。

“每年联合考察组都会来督查,任务完成得不好会觉得很丢脸。”兰华海说。

别样收获

2014年10月31日,泸县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大足、荣昌、泸县三区县第十次“保护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助推会”正在召开。

大足区政协副主席蒲锐在发言时,深深感叹:“十年精心治理,一路艰辛坎坷,一种别样的收获。”

什么收获?

“我们收获了许多经验,也把自己的经验交流给别人。”兰华海说。

大足区龙水镇是全国有名的“小五金之乡”,2013年小五金的产业年销售收入到达2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人。

但很多小型电镀企业和酸洗企业由于规模小、工业水平低,产生了大量的废水。

废水哪里去了――直接排放到濑溪河中。

有一段时间,濑溪河龙水段河水变成了红色,老百姓戏称为“红河”。

“濑溪河本身流速就比较慢,自我净化能力比较弱,这样的排放会带来灾难性污染。”兰华海说。

一边是发展,一边是污染,怎么办?

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大足区先后两次开刀,直指电镀业、酸洗业,强制停产,“赶尽杀绝”。

同时,在大足区邮亭镇建起了现代化电镀园,在龙水工业园区开建重庆首家大规模的高标准酸洗中心,引导以前的企业入驻“新家”。

“红色”逐渐褪去,濑溪河恢复往昔面貌。

“大足区的‘一治一引’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泸县环保局副局长高雅说。

泸县农村连片环境整治可圈可点。

荣昌县沿河生态林保护工程卓有成效。

…………

从沿河产业准入、生态项目专项资金申请到企业监管、引导公众参与,每一次助推会,都是一次思想大碰撞、经验大荟萃。

共同受益

2014年12月的一天,于海道沿着濑溪河滨江路段查看水情。

一抬头,迎面碰到徐国石。

“老徐,现在对咱们这河水还满意吧?”

“当然,你看,那边有人游泳,那边还有两只野鸭呢。”徐国石指着不远处说。

于海道会心一笑,他明白只要有人在游泳,说明水质不差。

“老百姓的感觉就是最好的检验标准。”于海道说。

这天,曾广洪回忆起前不久的三区县推进会,又看了看逐渐清澈的河水,忍不住感叹:“愿一溪碧水造福子孙。”

泸县一次次传来感谢信:感谢上、中游的全力治水,泸县得以碧水荡漾。

令“于海道们”欣慰的还有许多事。

2014年4月24日,修改后的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层面对跨区域环境治理机制予以明确。

“这说明,我们的方向和努力没有错。”于海道笑着说。

三区县还一致决定:在2015年助推会上,增加国土、税务、林业、农业等部门一起参与。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达成协议,积极向国家环保部寻求财政支持。

“行政管理有边界,环保无界限,十年治濑溪,三区县受益无穷。”蒲锐说。

上一篇:循环经济的双桥图谱 下一篇:服务转型 服务民生 营造良好价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