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6-08 12:54:27

护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学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8-2010级护理学生的专业动机和择业倾向进行调查。结果:在专业动机上,只有15.4%的学生是喜欢护理专业而填报护理专业,84.6%的学生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才进入护理专业学习;就读护理专业后,在择业倾向上,以上两类学生中喜欢护理专业并从事护理工作的分别有94.5%和61.8%。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的相关性分析:r=0.342。结论:护理学生的专业动机和择业倾向均存在多样性,但两者之间相关性低;良好的专业动机有助于提高择业倾向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择业倾向。

关键词:护生;专业动机;择业倾向;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13-01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护比是1∶2。但2009年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护理人员仍极其短缺,医护比仅1∶0.87,与1∶2.7的国际标准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1]。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人才将是未来医院所需护士的主体,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才短缺和浪费并存。本文将从在校护理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开展护理学生的专业动机、择业倾向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提高护理学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的一致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有关部门提高护理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将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8-2010级护理专业的学生纳入研究对象,共356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无记名调查。由调查者分班级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56份,收回有效问卷355份,有效回收率99.7%。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录入,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护理学生专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在填报护理专业时,只有15.4%的学生是自己喜欢护理专业;而84.6%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填报护理专业,其中 55.1%是受外界影响、21.0%是服从调剂、8.5%存在随意性。在影响学生填报护理专业的因素中:有22.5%的学生认为学了护理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11.7%是受他人感染,44.2%认为护士的就业前景好,11.7%是考虑其他因素才选择填报护理专业,还有9.9%没有任何影响因素。

2.2护理学生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在填报志愿时,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占17.8%,而未考虑或想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占82.2%。经过护理专业学习,毕业打算情况:有13.8%喜欢护理专业,以后一直从事护理工作;53.1%喜欢护理专业,先从事护理工作一段时间,再视情况而定;有33.1%不喜欢护理专业,仍从事护理工作或先从事护理工作一段时间再换其他工作或直接从事其他工作。对护理专业了解较少或几乎不了解的学生从61.5%减到了11.1%,非常了解的从7.9%增加到了24.5%,认为护理工作价值小地位低的同学也从17.8%减到了9.3%,有15.7%的学生比以前更喜欢护理专业。

2.3护理学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相关性:护理学生的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经χ2检验,χ2=46.588,P=0.000,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学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的相关性分析:r=0.342,相关性较低。见表1。

3结论

3.1护理学生专业动机和择业倾向均存在多样性:有84.6%的护理学生填护理专业是受父母、亲戚、老师、同学等外界影响,或服从调剂,或无明确想法。进入大学前,择业倾向有护理类、教育类、金融类、其他工作和未考虑的;进入大学后,择业倾向有“喜欢护理,一直从事护理”、“喜欢护理,先从事护理再视情况”、“不喜欢护理,先从事护理再换工作”、“不喜欢护理,一直从事护理”、“不喜欢护理,不从事护理”等情况。这可能与学生兴趣不一、考虑各异、个人职业规划不同、受外界影响等有关。

3.2良好的专业动机有助于提高择业倾向的稳定性:填报专业时,自己喜欢护理专业、受外界影响、服从调剂、无明确想法的学生中,毕业打算是“喜欢护理,打算从事护理工作(包括一直从事护理和先从事护理再视情况)” 的学生分别有94.5%、68.4%、44.6%、63.3%。可见,当初喜欢护理专业而选择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从事护理工作比例更高,说明良好的专业动机可稳定其择业倾向。

3.3学校教育可影响护理学生的择业倾向:虽然填报志愿时,只有15.4%的学生是自己喜欢护理专业而填报的,84.6%的学生是其他原因而填报护理专业的,但毕业时仍有很多学生打算从事护理工作。护理学生专业动机与择业倾向的相关性较低:r=0.342。可见,择业倾向可以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调查显示,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护理专业教学等,可加深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

4建议

4.1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学校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途径,在招生时对填报志愿的学生宣传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就业情况等,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护理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更多的学生自愿填报护理专业。

4.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为护理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为提高护理学生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为护理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学校可通过开设有关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专题讲座、举行护士加冕仪式、组织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等,加强对护理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对自我、对护理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4.3加强护理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根据调查得知的影响护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对护理专业的热忱。

4.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的成功率:学校可以通过收集公布就业信息、举办讲座(如关于应聘技巧、撰写个人简历)、模拟招聘面试会等途径,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增强护理学生就业信心和热忱,增加一次性就业签约率。

(本研究的统计工作得到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王春生老师的帮助,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30-31

[2]苏银利,李乐之,周小娟.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与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4):15-17

上一篇:卵巢肺型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