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时间:2022-06-07 04:37:19

九年级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改革,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与教师互动性不强,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不能灵活应用教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深入分析九年级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九年级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06-02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它的教学近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教学是教育活动中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表达能力,初中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即使近些年来很多的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出书论著,但是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仍旧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中考压力大师生课堂互动性差

教师与学生都将分数看得至关重要,在课堂上仍旧以老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为主,学生有压力,老师又缺乏教学互动意识,学生存在着“畏师”情绪,老师成为了严肃的化身,学生们不敢轻易的接近,当老师提出一些难点问题讨论时,学生大多沉默以待,不清楚要讨论些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往往是课堂的配角,例如在《出师表》的学习中,体会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魅力,而是文字背后一个伟人的骄傲。

(二)填鸭式的文本阅读教学

九年级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材料逐句逐段地进行讲解分析,向学生传授应试教育的公式化模板,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忽略了阅读材料本身的魅力所在。学生阅读大多数以老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一味的接收老师灌输的知识,没有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多加思考,很少有心得体会,因自身缺少思想感悟,中心体验,很少能做到可以和作品进行直接的对话,更难说了解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三)学生的积累少感悟能力差

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经验是积累,阅读量的积累,九年级的学生为应试中考,没有时间进行阅读量上的积累,更没有时间进行感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自然差了些许,完全要靠积累来弥补感悟的不足。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和材料进行直接对话,缺少自身的感悟丧失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判断能力,导致了文学审美意识和学习方法的僵化,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宗旨。

二、改善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格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害怕老师的情绪。

为师者,固然要以传道授业解惑,正统为主,但作为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走出这种困境,将自己亲和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并不是传统严肃的私塾先生的化身,而是一个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是平等的。

作为语文教师更加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与学生无时不刻的沟通,这种交流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中,更应该体现在平时教学日常和学习生活中,师生之间只有成为了相互信任的朋友才能为有效的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是一门将生活艺术交给学生的学问,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能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更应该将提升自己的自身能力作为一种骄傲,一种艺术。

(二)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

教材作为通识教育的载体,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从本质上看,也不过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且并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这种人文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教材无非是举个例子。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多强调教材上的知识点,通假字、句型、一字多义并非注重其是出自于何时,创作背景,语境如何,学生的知识面被狭隘的局限在教材中,当考试中遇到相同的话题,指挥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语文教师更应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九年级面临着不仅仅是中考,还有为高中的语文打下基础,单单课本上的知识,远远达不到高中语文要求的知识广度。

例如,节选自《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不仅仅是局限在这一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而是要结合整部著作,与学生探讨为学生延伸出整部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学生自己喜欢的章节,讲解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使枯燥的教材生动起来。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任务之一是通过积累词组、素材,使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立意等写作技巧,了解这些后对文字的驾驭才能有一定的把握。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考,例如,《傅雷家书》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他的中心思想,要体会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父爱,浅浅的文字中浓浓的感情;《我的叔叔于勒》中,不是阅读一遍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框,而是在乎父母前后心理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人生百态,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柳应丰.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6,(36).

[2]鲁艳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

上一篇: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研究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