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07 01:11:41

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1周、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心理干预;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5.26.057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30~55岁的青壮年,多数患者既往有腰痛史,其典型症状是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痛[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疗法(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以及微创疗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伤小、安全性大、疗效好的微创手术逐渐被临床认可。治疗过程中结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6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27~65岁,平均(45.84±9.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腰痛多伴单侧下肢痛,经CT或MRI确诊,其中L4~5突出17例,L5~S1突出23例,L4~5、L5~S1突出12例,L3~4、L4~5突出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治疗前护理 要做好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完善治疗前检查,指导患者佩戴腰围、正确翻身以及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具。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患者长期受疼痛折磨,易出现急躁易怒的情绪。一些患者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未能明显减轻疼痛,对新型的治疗方法将信将疑。由于大多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缺乏了解,在选择时多存有顾虑,担心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在治疗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客观告知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评估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疑虑,树立积极的情绪,减少人为增加的疼痛感。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让患者真正理解,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2 治疗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治疗后要遵循医嘱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出以及双下肢的运动、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对治疗后疼痛患者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如疼痛厉害,可汇报医生使用镇痛药物止痛。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按摩膻中穴、气海穴、委中穴来缓解治疗后疼痛,效果明显。另外,护理人员要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无异常,治疗后2~3 d可拔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强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后宜多食用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1.2.2.2 功能护理 嘱治疗后6 h内去枕平卧,不能翻身。6 h后护理人员要每2~3小时帮助患者轴线翻身,要求两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同侧,分别将双手置于患者肩、腰部和腰、臀部,使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再翻转至侧卧位。治疗后48 h,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动作,从30°开始,逐渐增加抬高幅度,防止神经根黏连。72 h后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下床,即轴线翻身侧卧,双侧膝关节半屈曲位,小腿在床边垂下,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然后再用二手撑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采用支撑物协助站起[2]。2周后行腰背肌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作五点、三点支撑训练,俯卧位作飞燕式训练,强度以不累、不痛为原则[3]。

1.2.2.3 中医护理 为预防治疗后患者出现便秘,可在治疗后8 h开始腹部穴位按摩以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4]。治疗后进行穴位按摩还可放松患者的心情,舒缓肌肉、调理气血。对于行中药湿热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1.2.2.4 健康宣教 患者出院后应睡硬板床,3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少坐少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部的保护,戴腰围活动,避免腰部过伸或过屈,尽量或少弯腰动作[5]。告知患者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营养状况。嘱患者3个月内每月来院复诊,指导患者腰背肌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强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镇痛效果评级标准,优: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消失,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如病前;良:症状明显缓解,偶尔短暂加重,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和学习,但有时仍不适;差:症状减轻后几日又恢复原疼痛,需常用止痛药,体征大部分如前,活动与治疗前基本一样或只恢复到接近正常,难以胜任原工作,生活自理受限;无效:疼痛如前或加重,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55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治疗后6个月行VAS评分,分别为(7.27±1.09)分、

(5.03±1.17)分、(2.96±1.64)分、(1.72±1.50)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24 h疗效评定为:优21例,良25例,差7例,无效2例,治疗优良率83.6%;治疗后1周疗效评定为:优22例,良22例,差9例,无效2例,治疗优良率80.0%;治疗后通过电话随访,第六个月疗效评定为:优28例,良23例,差4例,治疗优良率92.7%。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7]。射频消融术是通过消融电极在椎间盘中将射频能量通过穿刺针尖端的部分发射,产生高温,从而使突出部位的髓核产生明显的物理体积收缩,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血管、脊髓等的减压目的,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8]。本组研究中,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后一周疗效出现波动,这与孟庆恒等[9]研究相符,考虑与手术创伤造成的水肿压迫神经根有关,因人体组织损伤后炎性反应造成的水平高峰期为5~7 d。随访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达到92.7%,其中4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经随访得知为外来务工人员未严格遵循医嘱过早从事了重体力劳动。

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的治疗效果不仅依赖于医生精湛的技术,还需要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10-11]。本研究中,在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通过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治疗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早期的康复锻炼指导和正确的健康宣教对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笔者所在医院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针对患者病症,辩证施护,有效减轻了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9.

[2]钟丽容.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0):985-987.

[3]邓琼,杨晓秋.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的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814-815.

[4]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8B):2488-2489.

[5]武建琴.射频靶点热凝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756.

[6]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5-36.

[7]于鉴筠,吴承佳,朱静.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29-30.

[8]周伶,李荣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6):383-384.

[9]孟庆恒,岳树源,,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3):252-255.

[10]张伟宏,李国德,杨兵.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6-27.

[11]梁秋霞.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63-64.

(收稿日期:2015-05-09) (编辑:金燕)

上一篇:“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剖宫产产妇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