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Frey综合征预防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7 01:10:13

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Frey综合征预防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腮腺瘤手术;实验组则应用胸锁乳突肌瓣充填腮腺手术凹陷区域;术后随访3~12个月。 结果 实验组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瓣;腮腺良性肿瘤;Frey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7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02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for operation on parotid benign tumor in the prevention of Frey syndrome

DENG Si-hai WANG Tie-sheng HUANG Ren-cai LUO He-p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5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for operation on parotid benign tumor in the prevention of Frey syndrome. Methods 138 cases with parotid benign tumo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parotidectomy,whil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parotidectomy including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by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3-12 months. Results The Frey syndrome occurs rate was 33.3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ccurs rate was 9.8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lower rates on sunken deformities and Frey syndrome in experimental group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Parotid benign tumor;Frey syndrome

目前,临床上腮腺良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的“S”形切口术式。但是由于现阶段的手术技术和方法设备等条件仍不完善,常会发生术后手术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涎瘘症状。随着功能性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医务工作人员逐渐将该病症的治疗重点放在了保留残留腮腺功能及减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并大幅度改进了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现对本院1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胸锁乳突肌瓣手术治疗,以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59例,年龄11~69岁,平均(40.8±3.6)岁。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81例患者,应用蒂在上的胸锁乳突肌瓣充填腮腺手术凹陷区域。对照组57例患者,行常规腮腺瘤手术,即在切除腮腺良性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不保留腮腺筋膜,切除腮腺肿瘤和腺体后直接关闭创面。手术时对患者行全身麻醉,插管后采用“S”形切口翻开筋膜深面,暴露腮腺区腺体,切口前界至舌骨大角,至胸锁乳突肌前缘离断颈阔肌下缘止,以面神经总干法[1],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腮腺部分区域或腮腺全叶。切断胸锁乳突肌浅面的一半,向上分离至乳突尖,形成蒂在上的肌瓣,然后旋转至腮腺切的凹陷处,铺平肌瓣,覆盖面神经总干及各分支,转移部分胸锁乳突肌肌瓣与二腹肌后腹、咬肌后缘缝合,关闭颌后凹死腔,将肌断端缝合固定在咬肌筋膜上并转移覆盖腮腺术区,关闭创面。将切除后的病变组织立即送切片检查,病理报告证实为腮腺良性肿瘤[2]。

1.3 随访及评价

术后对全部138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复诊时查看面部是否有凹陷畸形。医师提示患者咀嚼食物,观察其术后区域是否出现面部皮肤发热、潮红、出汗等症状,同时进行碘-淀粉试验(Minor试验),检查患者是否患有Frey综合征。

1.3.1 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情况 测试患者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情况,采纳2名非手术医师的观察结果,通过其对患者进行视觉观察和触觉检查,对比患者健侧,判断患者面部是否有凹陷畸形。

1.3.2 Frey综合征诊断标准 提示患者咀嚼食物或给予味觉刺激,观察其术后耳前或颌后等区域是否出现皮肤发热、潮红、出汗等症状,同时进行Minor试验,检查患者是否患有Frey综合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面部凹陷畸形与Frey综合征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57例患者,全部有较明显的面部凹陷畸形,经Minor试验确诊患有Frey综合征者19例;实验组81例患者,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或较轻,经Minor试验确诊患有Frey综合征者8例;两组在预防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的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面部凹陷畸形与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切除包括肿瘤组织在内的腮腺浅叶、腮腺部分区域或腮腺全叶。但以上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常会引起并发症,如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痰涎等。发病原因为术后患者在咀嚼食物时,舌前处受到味觉刺激,面部区域出现发热、潮红、出汗,严重时伴有疼痛感等不适症状[3]。

Frey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释,但大多数理论认为主要是由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切断了耳颞神经和原支配腮腺分泌功能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其再生时与被切断的原支配汗腺和皮下血管的交感神经末梢发生错向交联或愈合,当受到味觉刺激或咀嚼时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术后面部区域出现皮肤发热、潮红、出汗等症状[4]。虽然Frey综合征并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仍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危害。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腮腺肿瘤的学者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寻找更多完善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够治疗Frey综合征。

治疗Frey综合征的发生常采用手术方法或非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主要为放射性治疗、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等。有研究发现,可采用放射性方法治疗Frey综合征,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因其复发率高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其应用受到限制。有学者认为,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可有效防治Frey综合征,但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疗效不稳定、剂量难以掌握、有效期短、并发症较多、局部皮肤敏感等缺点[5],疗效仍存在较大争议。还有学者提出,手术切除分离鼓索神经、耳颞神经、经颅行舌咽神经的方法,但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出现颅内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不宜推广使用。

因非手术方法对治疗Frey综合征并未见显著的疗效,现今大多数学者对其研究重点倾向于采用各种手术预防的方法。由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是因为神经纤维与汗腺的交感神经末梢交联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阻断副交感神经再生入汗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手术分离后的肌瓣和腮腺组织之间选取合适的间隔组织隔断两者,使副交感神经与神经纤维无法发生迷走或错向交联再生,以期降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目前可用于间隔的组织,包括胸锁乳突肌瓣、腮腺咬肌筋膜、颈筋膜等[6]。

本研究使用的阻隔肌瓣和腮腺组织的间隔组织为胸锁乳突肌瓣,结果表明,胸锁乳突肌瓣可以有效阻止副交感神经再生入汗腺,与行常规腮腺瘤手术相比,出现颌后及耳前区凹陷畸形情况不明显,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其效果明显较好。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操作方便,因其肌瓣位于腮腺后下方,其前缘在腮腺手术中容易暴露,不需再另外做手术切口,且肌瓣位于面部凹陷畸形区域附近,手术时转移较方便。胸锁乳突肌瓣还具有适宜的厚度,适合填充术后腮腺凹陷畸形区域缺损较大的组织,对于缺损面的恢复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但使用胸锁乳突肌瓣的实验组仍有部分患者的面部恢复效果欠佳,其原因可能是:①患者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区域过大,完全修复有一定的难度[7];②制备胸锁乳突肌瓣的比例不符合,大小不适宜;③胸锁乳突肌瓣在组织内供血不足,会导致部分组织萎缩甚至坏死。因此在制备胸锁乳突肌瓣时,制备比例适当的胸锁乳突肌瓣,保证肌瓣的良好血供,并要保护好枕动脉及耳后动脉的肌支,以提高其修复效果。但在使用胸锁乳突肌瓣作为覆盖腮腺术后创面的间隔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制备胸锁乳突肌瓣的比例要适当,并保证肌瓣有良好的供血能力;②手术时避免组织分离过深而伤及组织或神经[8]。

综上所述,采用胸锁乳突肌瓣对患者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出现颌后及耳前区凹陷畸形情况不明显,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其效果均明显较行常规腮腺瘤手术好。说明胸锁乳突肌瓣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同时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也有很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陈睿,杨凯.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术后缺损的修复及对Frey综合征预防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94-95.

[2] 邓永强,郑苍尚,朱耀旻.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联合应用对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0):893-895.

[3] 劳均平,陈巨峰,欧阳可雄,等.组织瓣修复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预防腮腺术后 Frey 综合征[J].中山大学学报,2008,29(S1):158-160.

[4] 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59-760.

[5] 陈立,廖海星,黄敏.胸锁乳突肌瓣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9,6(4):47.

[6] 赵娴,刘流,赫佳,等.面部除皱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整复术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5):724-726.

[7] 陈立,廖海星,黄敏.胸锁乳突肌瓣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9,6(4):47.

[8] 刘礼华.颈阔肌肌瓣修复腮腺浅叶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4,24(4):250.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两种方法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对比 下一篇: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