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润不等于有钱分

时间:2022-06-07 11:50:45

有利润不等于有钱分

近20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大量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转化为公众公司。据统计,中央企业目前已有80%的资产集中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分红主要是通过年度利润分派的形式进行的,国有股权也会按照相应的持股比例取得分红,也就是说,真正“属于全民的那部分股份”是获得分红了的。就此而言,大众对国企一毛不拔的印象还是有失偏颇的。当然,国有大股东获得了分红,如何处理这些分红,倒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首先有必要说明一下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和可供分红的现金之间是并不等同的概念。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 256.8亿元,面对这么大的一笔金额,大家可能一下子就觉得非常不得了。然而,分红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虽然利润很多,但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拿出来分红。由于历史的缘故,国有企业往往层级众多,母公司公布的是合并会计报表,那就有可能通过层层合并出现在合并报表上的利润很多,但是母公司层面不一定有大量的现金可供拿来分红。

现代金融理论告诉我们,理想的分红安排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企业不能获得一个合理的回报,就应该把钱分出去,让股东自己去投资。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一方面是项目成果没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合理不合理;二是企业往往有投资的冲动,都感觉自己缺钱,能少分则少分,这可能就是大家看到的企业不愿意分红的原因。

就企业的实践而言,分红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要考虑股东的合理回报。国有企业体量庞大,但真正积累下来的现金资本并不多。中国建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500亿,可以讲对发展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公司管理层特别强调,一定要给予投资者们回报,让他们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中国建筑上市两年,每年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给予投资者回报,可以说是履行了承诺。

二是要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转型的重任,对资金的需求往往特别大,而且新投入项目短期内难以见效。“又融又分”,有的企业甚至借债分红,实际上这是对投资者长远利益的一种伤害。

三是要考虑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多为政府管理机构演进而成,几乎没有原始资本投入或资本投入很少。资本积累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大量的国有企业实际资本积累并不丰厚。因此,实际中大家可能经常会看到,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国有大股东把分得的部分利润继续投入到上市公司,更多地是出于这个考虑。可以说,社会舆论一味引导公众盯着利润这一数字并不是合适的做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改革、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作贡献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比如,2010年仅央企就上交税金1.4万亿元,超过全国税收的1/6。另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10年底,央企上交红利为1 686亿元(含电信重组专项收入600亿元)。国企的成绩应该值得国人为之鼓掌、加油和自豪,而不应该成为被嘲笑和喝倒彩的对象。

上一篇:还原公有制还利于民 下一篇:商业文明的回归:从员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