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QM的地方高师院校实验室管理探索

时间:2022-06-07 09:28:07

基于TQM的地方高师院校实验室管理探索

摘要:高校实验室管理具有财产集中、技术密集、仪器设备数量多且贵重不一、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同时也普遍存在人员、设备、经费、信息等要素管理较混乱的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对组织开展全面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管理方法,具有全员、全面、全程、多方法等特点,在现代企业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有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本文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现状,探讨tqm(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探索

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内部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一方面,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如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功能逐步提升、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队伍人员组成结构日渐合理与完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1,2];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实验室具有财产集中、技术密集、仪器设备数量多且贵重不一、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等特点[1],加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矛盾突出,以及管理制度不配套和管理理念不匹配等所引起的实验室开放力度与资源共享率偏低、仪器设备管理较混乱与使用率低等诸多管理问题也随之产生[3]。因此,如何使实验室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和更合理地推进实验室改革,已成为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强调质量第一、顾客导向、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系统管理、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形式[4,5];在历经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理论完善及多年的企业实践发展后,已成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的多功能、科学、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并且该质量管理方法已逐渐被国内外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所接受和付诸于高等教育管理实践[6-8]。在此新形势下,笔者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采用“主管院长—资产管理处/系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的现状,特别是我系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实情,探讨将TQM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

一、顾客导向,以人为本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TQM和ISO9000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顾客”主要指作为直接顾客的学生、教师和间接顾客的社会用人单位,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直接目标就是服务于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主体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应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将“一切从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一切以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和就业为导向”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适时了解学生在专业和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与急切需要,安排并开展合理的实验教学,适时了解教师科研活动的实际需求,更合理地建设实验室,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TQM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这个因素放在组织活动中的首位,不断发现人的价值和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实验室管理。

二、三全管理,系统集成

管理的系统方法是系统论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是指按照某种方式或规律将各种过程有效地组合成一个系统并加以管理,使之能协调运行[10]。实验室管理如同现代企业管理一样,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在管理工作中须贯彻TQM所倡导的“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三全管理理念。

1.全员参与,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而人又是一切组织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具活力的因素。实验室管理的“全员参与”即指实验教学中的主客体(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等)在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要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中来。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科与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乃至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都应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诉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职业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就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来说,主管领导、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实验队伍组成与结构、与实验室管理有归属或从属关系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状态等都是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因素;而实验室领导是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工作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实验室领导对“领导作用”原则有着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强的质量管理意识且做任何一项决策都要在意识中与质量联系起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活动才能有效开展,才能解决好实验室传统的、个人的、经验管理与现代的、全面的、科学管理之间的矛盾[11]。

2.全面管理。实验室管理是对人(人员管理)、财(实验经费)、物(仪器设备)、任务(实验教学)、信息等诸多要素的管理,是一种范围广、对象多、任务重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就我系目前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形式来说,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人事处、科研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形,从而导致实验室的“过度管理”。因此针对这种管理现状与实情,为更好地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验室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笔者认为我校的实验室管理必须建立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质量文化和质量审核等组成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立实验室管理质量评价的近期与长期目标,提出具体有效的实施和改进措施,降低管理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3.全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产品的质量,还要管理过程质量、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来保证过程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12]。“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组特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通常是指过程,而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是TQM的基本质量观之一。实验室管理的每项工作都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因此,树立“管理质量形成于管理过程”的观念对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实验室管理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目标,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强化过程控制,才能使管理活动更标准化、制度化、简单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有效运转。

4.预防为主,持续改进。TQM认为提高质量的良方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应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管理质量的提高应从传统被动的“事后检验把关型”转变为“事前预防控制型”[7]。笔者认为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如图1所示。

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而影响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因素本身会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并产生新问题,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致力于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运用TQM的PDCA循环工作程序(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是促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的有效途径。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4个阶段来实施:①找出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②制定改进管理质量的措施计划并严格执行;③检查实施改进措施后的效果并对好的举措与成果加以巩固;④对新、老问题再次采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加以改进并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具体如图2所示。

上一篇: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