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7 03:34:38

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功能衰竭(CHF)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康复组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比较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实施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心率变化、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康复组在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6 min步行运动;慢性心衰;康复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必然结局,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是患者左心室射血能力下降,体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不宜运动(活动),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康复运动的开展,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适量的康复运动,有利于加速心功能康复,保持体力,提高生活质量。6 min步行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诊断和诊疗方法在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选自 2011 年 6 月~2012 年5 月住院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 92 例,男51例,女41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心肌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II级42例,III级50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病例在试验前性别、年龄、心功能NYHA分级、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康复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选择标准 2011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我科治疗,医生依据患者病史及主观症状,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诊断为心功能Ⅱ级及Ⅲ级的心衰患者;在我院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者(LVEDD≥60mm,EF≤45%);入院后即按照制定方案进行6 min步行运动训练,且无间断,活动过程中及活动后未出现不良症状者。排除标准: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及室颤、严重呼吸系统疾患、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肢体运动障碍及明确的精神疾患等不适合运动的患者以及研究之初入选但中途自行停止运动康复者。

1.3方法 对照组完全采用心功能衰竭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硝酸酯类、ACEI或ARB类、β-受体阻滞剂、呋塞米等利尿剂、洋地黄强心等;康复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康复训练。

康复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照既定运动方案行2次/d进行6 min步行训练试验,操作过程严格按照Bitter等[1]报道的方法进行。运动中出现下列情况时终止康复:①严重的心前区闷堵感等心绞痛急性发作症状;②黑朦、视物模糊等晕厥前兆症状;③突发憋喘、紫绀、咳泡沫痰等急性心衰发作;⑤心电示波提示运动强度增加而心率增加不明显;⑥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1 mv;⑦出现严重或恶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为及时了解患者情况,避免严重事件发生,运动前后均测血压、呼吸、脉搏,并记录心电图,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并重点检查心肺体征,康复全程有医生陪同,并且每位患者均联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情况,现场配备体外除颤仪、氧气瓶、抢救车等必要设备。本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训练第4次、第6次时出现憋喘、咳嗽加重而暂时终止训练,经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后,病情好转恢复康复。其他患者无异常,全部完成训练。

1.4 效果评定 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入院24 h内,2个月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测定、生活质量评价。目前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判,一般从患者的体力、心理及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调查,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即参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3]进行问卷调查。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的变化 两组心衰患者入院时心脏超声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康复训练组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分别为P

2.2治疗前后心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CHF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康复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康复组有了明显提高(P0.05)。CHF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见表4。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是许多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归宿,具有不可逆转性与高死亡率,新诊断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年死亡率为35%~45%,慢性心衰已发展成为多个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衰时常伴有射血分数下降、肺部淤血甚至肺水肿大大影响了肺氧合功能,成为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的直接原因;亦有研究显示[4]心衰时骨骼肌常常有灌注异常和结构异常,此也成为患者产生疲劳和肌无力的机理之一。故影响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的重要原因为运动耐力降低。随机对照临床实 验[5]与Meta-分析[6]均显示,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增加骨骼肌的氧合功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轻肺部淤血进而缓解憋喘症状,由此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率和死亡率。

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心率代偿性加快,随之心脏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衰竭,通过检测心率水平来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直观简易的指标之一,本组资料表明心率随心功能的好转而减慢,运动康复组较对照组心率减慢更为明显,从临床上证实了运动康复能降低心衰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7]。

文献报道[1]NYHA II或III级患者在每分钟耗氧量达到静息状态的2倍时,就会发生无氧代谢,而正常人出现无氧代谢耗氧量需达到静息状态的4倍,这成为CHF患者出现严重的体力活动受限,运动耐量降低,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以6 min步行试验为指导,坚持2次/d的步行运动训练,结果显示能明显抑制心室重构,增强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减轻临床及心理症状,最终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心衰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运动训练对CHF是有益的,但要注意在康复训练中依据每1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Bittner,V, Weiner DH, Yusuf S, et al. Prediction of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a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alysfunction.SOLVD Investigators[J].JAMA,1993,270(15):1702-1707.

[2]惠海鹏,许顶立,刘伊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实验和运动训练[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280-281.

[3]许顶立,惠海鹏,候玉清,等.6 min步行运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9(5):406-409.

[4]钱卫民,孙家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异常和运动耐力降低[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2):148-150.

[5]Jolly K, Taylor R S, Lip G Y,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addition of home-based exercise to specialist heart failure nurse care:the Birmingham Rehabilitation Uptake Maximisation study for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BRUM-CHF) study[J].Eur J Heart Fail,2009,11(2):205-213.

[6]Chen Y M, Li ZB, Zhu M,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an up_date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Int J Clin Pract,2012,66(8):782-791.

[7]龚放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J].当代护士,2006,14(8):109-110.

上一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比较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科处理的临床分析